用工需求延续回暖态势。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9万多家企业调查单位的用工需求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回暖态势,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增加的企业比例比去年四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近一年来,有万余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继投产,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7.8%。
本体市场需求旺盛, 需求有望实现 25%同比增长。预计2017年我国机器人整体市场需求量约 11.5 万台,同比增长 25%,其中多关节(3 关节以上)有望达到7万台。
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或突破11万
内资企业增长速度更快
从下游需求市场来看,3C 制造业需求强劲。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 3C 制造基地,对相关自动化设备需求较大。2015年中国机器人销量中 3C行业占到 17%,已成为第一大需求领域。2017 年智能手机行业,特别是苹果手机产品换代有望带动自动化设备的需求爆发。目前,在显示屏幕领域 Oled、手机外壳材质领域 3D 玻璃已经率先在部分手机企业的新机型上采用,如果苹果跟进采用的话,将极大带动相应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采购需求。
苹果手机销量占全球份额 19%
汽车产业链需求同样旺盛。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传统需求的最大市场,特别是高端的 6 轴工业机器人。2016 年汽车行业整体销量2,802万辆,同比增长 13.65%,其中国内制造的汽车销量约 2,775 万辆,同比增长 13.75%;带动汽车公司固定资产投资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4.5%。预计2017 年,汽车工业仍然是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主要需求市场,特别是高端的 6 轴多关节机器人。
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保持稳健增长
国内制造的汽车销量增速攀高
核心部件——伺服电机本土企业迎头赶上
工业机器人的另一个核心部件是能够精确的将运动指令转换为运动动作的伺服电机,与普通伺服电机相比,机器人对伺服电机的精度和响应时间要求比较高。
从伺服电机市场来看,国内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名企占据,主要来自日本和欧美,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目前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交流伺服市场近 80%的市场份额,主要来自日本和欧美。其中,日系产品以约 50%的市场份额居首,其产品特点是技术和性能水平比较符合中国用户的需求,以良好的性价比和较高的可靠性获得了稳定且持续的客户源。
2017 年伺服电机市场有望近 70 亿元
相关工业机器人该怎么度过推广瓶颈期?
随着员工工资的增长,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更盛,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力、加强质量控制。在国内落地实施却遭遇瓶颈,虽然一抓一大把,真正大范围和推广的却是寥寥无几。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而中国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国内机器人产业技术的实力并不那么美好,“小、散、弱”才是其当前真实写照。
2016年4月,中国当局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并保证要支持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扩张。该规划预言,到2020年中国每年将能够生产10万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其中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约占一半(拥有六轴的机器人比拥有更少轴的机器人更灵活)。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广东省加快10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产值9300亿元,增长10.7%。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全年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26个,总投资额1921亿元。培育了15家机器人骨干企业,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5.2%。2016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新增应用机器人2.2万台,总量超6万台,保有量占全国约1/5。
近两年,国家提出的“两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中央层面高度重视,已经在开始着手顶层设计,既然是顶层设计,那么国家是大力支持和扶持的,也在对很多进行自动化改造升级的企业进行补贴。
在国内没见大范围应用和推广,机器人公司在国内却越来越多。工业机器人产业正是国家鼓励的优先扶持和发展的先进产业,各方面政策优惠都利好,加上国内外资本的青睐,这类企业自然就多。过去中国的制造业大部分属于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从软硬件上看,国内目前没有稳定性和精度高的伺服电机,在机器人上使用的诸如传感器等元件上,国内的技术还不是很高。这就意味着要进口,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日本的产品,也就推高了机器人价格。
,中国虽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培养技术人员,但能真正能独立设计夹具和编写机器人程序的真没有多少,这就意味着使用这类产业工人成本较高。目前世界上自由度最高的六自由度机器手,中国现在的技术靠自己不知还要多少年,自由度越高,技术难度越大,价格也不便宜。
从目前来看,国内从机器人制造到产业技术人员等方面都还不具备,机器人制造主要还是依靠日本德国等国在中国的机器人工厂,高品质软硬件也依赖进口,产业技术人员匮乏,成本高昂,这里面的编程软件也基本使用外国软件,还有控制系统,就像人的大脑,也有聪明和笨的区别,体现出来就是稳定性,国内的控制系统好像基本属于空白。而这一路下来的成本都不是中国的大部分低端制造企业可以承受的。杰弗里斯投资研究公司的证券分析师们说,推动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激增的是它们对通过自动化削减运营成本的强烈愿望。这或许也从侧面表明了,由于对削减劳动力成本及提高生产力有着强劲需求,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投入迅速增加。无论如何,这应该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自动化领域的发展。
电子行业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的电子产品、应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迭代,而随着智能化的深入,电子技术的影响力开始渗入更多领域。电子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升级以及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未来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