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见企业家|刘庆峰:用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全科
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连线采访时,做出了如上表述。
此次两会上,刘庆峰围绕“科技创新”、“疫情防控”、“健康中国”、以及民生事业的“科技适老”、“因材施教”等领域,共提出8项建议,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加强产业链自主可控、构建智慧化防控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
在于澎湃新闻记者的交流中,刘庆峰着重介绍了未来医疗领域中,人工智能的落地新场景。包括利用人工智能作为全科医生、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人工智能作为家庭医生为老百姓做出更好的健康引导,手术机器人使未来的微创手术更加方便、运动辅助机器人更好地辅助老人生活等落地场景。
如何在社会中关照弱势群体,让科技真正的以人为本?对此刘庆峰介绍了自己的“科技适老”理念,是利用人工智能对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信息需求进行保障;第二是利用人工让老年人在家里得到更好的情感陪伴;第三是基于人工智能建立社会化的保障服务,建全整个社会体系。
在教育领域,刘庆峰表示,通过人工智能实施精准的因材施教,为老师和学生减负之后,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书法、音乐、美术的艺术训练,更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更好地推动“五育并举”和人的综合发展,值得系统化地推广。,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下,选拔标准和课程体系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与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的对话实录(经编辑)
澎湃新闻展望一下,未来的医疗领域中人工智能会有哪些新的落地场景?
刘庆峰是人工智能作为基层的全科医生。
一线最缺的就是全科医生,人工智能的全科医生在一线,一方面大幅提升基层的诊疗能力,帮助一线的合理诊断大幅提升,是可以在一线帮助普通老百姓求医问药。现在我们特别强调在线挂号、分时诊疗,这使得我们不用在医院大厅及诊室门口大量排队,导致交叉感染。我们在挂号的时候,通过和人工智能的问答,就可以大致判断它是什么病,最好去哪个医院、哪个科室找哪个医生,这不仅帮助老百姓进行更精准的在线挂号,还有一个很大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使用,避免小病都要去大医院找名医。根据患者的情况,直接告诉他,你应该就近到哪个医院去,使得我们的医疗资源真正能够均衡起来。还有特别重要的是,这些人工智能全科医生可以主动发现和排查基层所出现的规模化传染病和疑似新的重大的疫情的出现。
另一类,未来的人工智能不光是在治疗中,还可以对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形成更好的健康引导。
我们现在已经在用人工智能帮助做家庭医生的排查了。我们希望未来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能够有一个贴心的家庭医生保驾护航,可是现在我们的人力根本满足不了这种要求,也没有这么多人力。人工智能可以做到,我们用语音能力加上全科医生,就可以关心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他生病以后给他治疗,而是他出现了亚健康状态,或者是慢病过程中,如何在饮食调节、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锻炼等等方面给他最适合的指导,把“健康中国”的理念用人工智能系统性地渗透到每个人的身边。
第三,我相信在未来的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机器人也会使得各种微创手术越来越方便,尤其是纳米级机器人进入人体内部的时候,可以实现精准的微创手术,这就依赖于我们的运动智能和相关的精准医疗,保障医疗的系统性的进展。
,我们还特别希望通过人工智能,使得将来的各种运动辅助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能够进入到日常生活中。运动障碍人士穿上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去奔跑跳跃,老人可以在登山、跑步过程中跟青年人一样充满活力,而且不会摔跤。在家里的日常能够生活自理,可以举起更重的东西也不会胳膊受伤。
现在我们的平均年龄越来越长。“十四五”期间国家还提出让我们的预期寿命再提升一年。进入到普遍的老年社会之后,人类的幸福感来源一定要依靠人工智能给我们保驾护航。未来可能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医生,都有人工智能保姆。
澎湃新闻这些落地场景是不是已经近在眼前了,距离它们在我国全面推广开来,大概还需要多长时间?
刘庆峰我觉得在“十四五”之内,用人工智能做全科医生的赋能、在基层进行重大传染病的发现,已经技术成熟,就是系统性推广的问题了。技术已经达到可用门槛,在系统性推广的过程中,在应用中、不断的迭代学习进步中,人工智能会越做越好。因为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数据驱动过程中的进步。
医疗不能完全用机器人代替医生,因为医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心理的安慰、是全方位内到外的治疗和对于人的健康的保障。所以我相信人工智能会成为最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能力,将来在人机耦合下,使得整个优秀医生的能力大面积提升,在未来几年中这些都逐步会变成现实。
澎湃新闻刚刚你也提到了把人工智能医疗跟养老领域做一个结合,随着社会越来越像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没有手机越发寸步难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关照弱势群体,让科技真正的以人为本呢?
刘庆峰我觉得这中间,是对老年人基本生活和信息需求的保障。
比如说老年人的眼睛不好,我们可以把文字读给他听,耳朵听不太清楚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声音变成文字让他去看,这是一种服务。第二个是对老年人的运动辅助,使他的运动能力更强,可以更好的自我照料,这是一个基本的保障。甚至说将来在家中,如果老人摔跤了,人工智能的终端还可以报警,当他们的心跳、脉搏或者是心血管相关的其他的疾病出现问题时,可以马上预警。甚至将来服务机器人进入家庭以后,端茶倒水,做基本的日常常规生活的护理,这是一类。
第二类,我觉得是可以使得老年人或我们在家里面得到更好的情感上的陪伴。
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模拟他孩子的声音给他读书读报,可以让人工智能作为一个保姆,作为一个助手陪伴这些老人。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很多老人确实是不忍心,也没有条件让自己的子女整天陪伴在身边,所以我们人工智能更温暖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第三类,基于人工智能建立社会化的保障服务,建全整个社会体系。
刚才已经提到老年人怎么融入到数字生活时代。用人工智能结合语音,老年人通过说话,人工智能就可以在后台自动帮他设置APP的各种应用。其实我们已经在天津、安徽的很多城市做独居老人的管理问题,依托城市。如果这些老人独居在家,24小时没有用过水电气等等这些,我们就会用人工智能系统主动拨打他的电话和手机向他表示问候。如果他正常应答我们会做出备案,如果他不回答或者有问题,我们会马上通知亲属上门,如果给定时间亲属没有上门,我们马上通知社区人员和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用最少的社区和医护人员的代价,形成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整个系统性的社会保障,也就是人工智能会使得社会在可接受成本下建设有温度的城市,建设未来的幸福中国。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整个体系性的推动。
澎湃新闻你的提案中也提到了用人工智能来辅助教育的问题,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在你看来,现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可以如何改善?
刘庆峰今天,高等教育还是要通过高考来进行选拔,因为它还是当前可行的最公平的方法。高考,就意味着在社会上,家长学校必然要关注分数,这是现实情况。这个现实情况导致大量的孩子为了分数,整天在学习,又使得孩子的应该有的体育锻炼、艺术训练、相关的创新能力的培训缺失了。本来学习应该是用兴趣去读的,而现在孩子们的时间全部被填鸭式教育了。所以就变成站在国家和民族长期角度的呼吁,和要求现实中家长可接受的短期目的之间,存在着不太容易调和的矛盾。
事实可以证明,通过人工智能精准实施因材施教,为老师和学生减负之后,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书法、音乐、美术的艺术训练,更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更多的时间进行德育的相关的学习,还可以在课外的创客课堂中有更多的锻炼。在锻炼的时候发现孩子们的焦虑情绪下降了,学习兴趣提高了,综合能力提升,而最终中高考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就使得我们教育长期发展的着眼点和当前社会的关切能够比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所以我觉得,通过人工智能为师生减负的前提下,推动“五育并举”和人的综合发展是当前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值得系统化去推广。
其实这么多年,教育的本质并没有变。当年陶行知说的“六个解放”,解放大脑,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双手,解放空间,最终核心是解放时间,然后解放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实现减负,不实现减负,你就很难使得孩子有时间进行更健全的人格培养。
价值导向和成就感的来源多样化,包括来自于体育、来自于艺术创造等这些方面的成就感,就可以抵充大家千军万马只过这个独木桥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原则上来说,如果一个社会的出口只有一个,一定大部分人都会产生焦虑。如果出口变多了,评价多元化了,现在社会上的心理问题才可以得到根本的解决。
第二个,其实现在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如何通过更合适的选拔方式,使得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能够被选拔出来,让他们不仅仅在高考分数线达标这一点,而是在人生的长跑中能够更好的成功,所以我们的选拔标准和课程体系要改革。
我们的评价也应该由在最终时点上的评价,比如中高考、期末考试等,能够变成过程性的评价。要做到过程性评价,只有用人工智能,否则工作量太大。所以我想,从评价本身的内容设置以及评价的整个过程性的实施,都需要用新的技术方案来做。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体系改革也值得注意。因为未来有很多今天我们看是复杂的,博士毕业才能学会的知识,将来人工智能都可以做了。人工智能做不了的,恰恰是人类的同理心、人类的创造力、灵感、创意等等这些,我们要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所以这个时候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就变得非常之重要。
澎湃新闻目前我国是在大力发展新基建、先进制造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获得了哪些新机遇?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刘庆峰我觉得第一个新机遇,中国会比以往更快的速度进入到数字智能时代,而人工智能在数字智能时代可以提供大量的依法合规的数据,保证安全前提下,这些数据的训练,可以使得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更快,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更强,从而跟数字社会的建设过程形成良性互动。
第二,在“十四五”期间,国家进一步提出了基础研究的十年计划。从今年就可以看到,我们GDP的增长预计是大于6%,其中科学研究的投入将要占7%,基础研究的投入要达到10.6%,所以人工智能不光要针对现在的技术,更好地通过数据迭代为社会服务,还要在源头技术创新上不断的保障。所以我们看到,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可以说在应用过程和技术研究这两块,也就是顶天和立地上都在齐头并进。
在人工智能未来的产业链安全的保障上,国家也已经下了决心。我们明确看到了系统性的进展的相关的规划。所以我相信在“十四五”末,按照国务院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三步走”目标,2025年我们的人工智能可以解决更重大的社会应用需求问题。在基础研究上可以拿出在全球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成果。多语种技术在“十四五”期间也会有重大突破和进展,使得我们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重塑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我觉得这都是在“十四五”可以明确看到的机遇。
(讯飞听见为本次连线提供转写翻译支持)
机器人工业设计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方向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方
- 国际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产品诞生于 世界上第一
- 工业机器人编程属于什么专业 工业机器人编程属
- 工业机器人编程是学的什么专业课程
- 工业机器人技术需要学什么 工业机器人技术需要
- 工业机器人编程是学的什么内容 工业机器人编程
-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 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排名 202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企
- 工业机器人学起来难不难 工业机器人好不好学
- 工业机器人就业形势了解 工业机器人就业现状
- 工业机器人编程及操作的阅读内容 工业机器人编
- 工业机器人编程难不难 工业机器人编程难不难学
- 工业机器人入门实用教程 工业机器人入门应该学
- 工业机器人编程基本思路是什么 工业机器人编程
- 工业机器人难学吗 工业机器人学起来难不难
- 工业机器人岗位介绍 工业机器人岗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