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首推设备管理云平台 加速物联网应用落地
IDC预计,到2020年年底,全球将有500亿台智能设备互联,包括能源在内的所有产业将有更多前端设备、智能网关被部署,设备管理将会成为应用落地的重要基石,支撑和保障相关技术的快速部署和有效运行。如今,随着 互联网+ 被正式纳入顶层设计,并逐渐向以工业能源为代表的第一二产业渗透,智能设备及网关,分别作为整个网络的核心及中枢,其部署更是呈指数级增长。
节能改造挑战重重,智能设备管理为突破口
在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实现加速升级换代的进程中,智慧能源将有望成为第一批受益行业。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单位能效利用率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明确指出,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目前能源管理行业的升级改造挑战重重,存在诸多与底层应用相关的技术难题缺乏统一标准和协议,导致数据采集和连接/部署的复杂低效,现有的项目驱动、封闭系统难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方案的复制推广,高初始投资成本和高运营维护成本 更重要的是,有限的智能化水平导致现有的能源管理系统只能进行数据展示,却无法指导企业更好地进行节能。
适应市场所需,英特尔充分利用其在及能源市场的经验积累,软硬件整合能力以及端到端的智能互联技术,打造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业内首推英特尔设备管理云平台,主要用于网关和前端设备的智能管理、网关诊断分析,拥有可连接性、可管理性、智能化、节约成本和能耗等突出优势。该解决方案支持IEEE1888标准,提供项目元数据管理,方便项目创建和管理;提供远程管理通道,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时的网关和应用状态监控告警反馈,可为预先处理故障提供支撑,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开放的API调用接口则能帮助客户轻松地进行系统集成和增值功能开发 为智慧能源应用奠定坚实的底层技术基矗
结合英特尔能源管理网关解决方案,一套建立在端到端解决方案之上的现代化能源管理思路也呼之欲出 通过传感器采集前端能耗数据,经过网关中枢的汇聚整合,将能耗数据和设备运行数据传输至云,通过云平台实现数据分析和管理,改进节能效果以及设备运行检测和故障预警。最终,整个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将不仅可以帮助用能单位了解能源消费端需求,解决能耗问题,还可以和可再生能源企业建立对接,更好地利用能源信息,帮助调配区域能源消耗情况。不仅智慧能源,一系列智慧城市分支领域都将受惠于这一端到端解决方案。
定位 虚拟解决方案提供商 ,助合作伙伴实现智慧能源管理
智慧能源管理的实现,非一家之力可以完成,需要整合基于云平台的服务方案。英特尔致力于扮演 虚拟解决方案提供商 的角色,提供智慧能源方案的核心部件,简化方案部署,提升关键环节的智能程度。 英特尔公司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表示, 随着企业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与智慧能源管理配套的生态系统正在不断壮大。我们将与云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生态伙伴紧密合作,通过支持工业及建筑能耗监测等端到端试点项目,加速智慧能源应用落地,继而推动整个能源产业向基于的EEMS(能效管理系统)转型。
据悉,作为英特尔智慧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能兴科(北京)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英特尔端到端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以及ISO/IEC/IEEE18880标准,已经实现了能源管理网关软硬件解决方案的定制化开发,以及与行业应用相关的后台软件研发,基于此推出 节能好管家-能源管理平台系统 ,并成功部署于北京友谊宾馆。据初步测算,截至2015年3月,凭借该解决方案,友谊宾馆节能达到20%左右,相当于每年节约600多万人民币的能源开支。
除此之外,英特尔正与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成电子、罗克佳华、施耐德电气、祈飞科技、中创能环和万创科技等合作伙伴积极推进能源信息系统建设。其中,英特尔与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成立的英特尔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已于今年5月正式落成,致力于通过建设智慧能源开放平台,促进互联网与能源工业结合,助力智能化的能源生产、消费和管理方式。而华云数据和天地互连基于英特尔设备管理云平台的云服务亦将于今年上市。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