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工业革命中所担任的角色

服务机器人 2021-05-31 15:19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2014年,“工业4.0”像巨浪一样,获得众多业内人士争先恐后的响应,瞬时成为新时代产业变革的新趋势。自2011年“工业4.0”概念的出现以来,直到2013年的大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不遗余力地推广“工业4.0”,其现象的背后更蕴含着深层次的战略用意,即升级德国的工业体系,保持其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借此来对抗美国互联网、防守中国制造业等等。

一、深入到“工业4.0”的幕后

工业在欧洲经济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由其所创造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附加值的15%。,80%的创新以及75%的出口都来自工业领域。随着近些年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尤其是亚洲企业越来越多,欧洲制造业的竞争力反而不断下降,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英、法、德等国过去10年的工作岗位数量分别下降了29%、20%和8%。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的全球份额中上升速度非常快,让欧洲国家触目惊心。按照工业增加值来计算,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五国从原先的20%上升到了40%,而西欧的这些国家从36%下降到了25%。西方国家特别是具有制造业优势的德国,不可避免对这种趋势有一些担忧,他们更担心自己的份额会进一步被侵蚀。,“工业4.0”计划背后是德国工业界面对信息时代的巨大危机感和制造根基被中国等国家蚕食撼动的焦虑感。众所周知,国家产业政策往往与实体经济相辅,而德国提升信息化的宣传,也侧面说明了信息化是德国制造业的短板所在。

德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不仅于此,他们的人工成本相对来说非常高。比如,德国一个典型制造企业的人工成本要占到整个产品成本的25%到30%,而中国之前大约是5%,现在缓慢上升到了7%~8%,甚至更高一点,人工成本的优势还是比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就提出了生产智能化,实现人机互动,客户个性化需求可以实时地传到设计、生产环节,且与供应商能够无缝对接地进行生产,这样的生产模式,也就是“工业4.0”或。

据调查显示,德国47%的企业表示已经积极参与“工业4.0”计划,18%的企业参加了对“工业4.0计划”的研究,12%的企业则已经开始实施“工业4.0”计划。德国制造业虽然基础很强,避免不了要通过“工业4.0”战略来进一步升级并加强其优势地位,从而实现更强更完善的制造能力。

二、“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上世纪80年代托夫勒提出“第三次浪潮”开始,我们已经见证了不少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对这些“科技革命”或“工业革命”大家往往会冠以“全球”或“世界”,至少也会以“国际”标榜。从去年鼓噪一时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最近连篇累牍的“工业4.0”,还有曾经沸沸扬扬的“再工业化”、“能源互联网”、“互联网工业”等,让人眼花缭乱。不过,现在仍有人在说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有人提出了“第六次工业革命”。那么,我们到底是处在第几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而每隔四五年就会有人站出来声称新的工业革命开始了,也有伪命题之嫌。以前我们也很少会去怀疑,直到最近几年才觉察到这种问题夸大化可能是我们“追潮逐浪”中的一个大问题。暂且不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差异,即使在欧美工业国家,情况恐怕也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整齐划一”。

“革命”与“革命者”常常是名不副实的。工业革命之所以配得上“革命”一词,并不仅仅是说其能对生产效率有多大的提高,而在于其通过对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实现了真正的质变——人的解放,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从这个标准来看,蒸汽机、电与内燃机、信息技术的出现都做到了这一点。而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科学以及五花八门的新能源技术,至少现在还没有达到可称为“革命性”的发展程度。不过,对于这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提法,世界范围内的认识并不一致。就是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的提出者没有清楚地描述“第三次”的内涵和特征,一些专家也跟风盲从,没有去深入考究其内涵和特征,政府等主管部门也只是在照本宣科交流沟通一个新概念而已。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应该是全视野的,而不是盲人摸象。真正的工业革命应该是颠覆性的,而技术只是工业革命的深化,是标准化的延伸,是工业革命的“助生婆”。因为,通过信息技术使得工业生产智能化、个性化,只是信息技术在工业制造上的发展和延续,而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我们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跟进,结果只会迷失方向。因为“没有清醒的头脑,再快的脚步只会走歪;没有谨慎的步伐,再平的道路也会跌倒。”“工业4.0”只是一个概念,真正主宰这次系统提升的不是软件系统,而是人。离开了人的主导,任何愿景都将无法实现,如梦幻泡影。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