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物联网战术解码:聚焦于行业市场

服务机器人 2021-05-31 15:19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无论是苹果、三星这样的消费电子巨头,还是国内以华为、阿里等为代表的科技力量,都盯上了新的风口——。在未来的几年里,更多的钱将被企业持续地投入到市场中来,因为谁都不想被时代抛下。

5月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华为网络大会(HNC2015)上,华为公开推出操作系统LiteOS,意图抢占市场先机。对于目前碎片化的“世界”,华为战略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春秋战国’时期,很难预测究竟是哪一个操作系统或者什么样的操作系统会成为主流。”

首提解决方案

“到2025年,设备的数量将接近1000亿,新部署的传感器速度将达到每小时200万个。到那时,55%的应用将集中在商业领域,如智慧城市、智能化制造、智能化电商、智能公共服务等等。”徐文伟如此介绍的未来前景。

公开资料显示,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在1999 年提出,在2005 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因特网报告2005》,正式提出了概念。时代中,一切物体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数据交换与控制。

问题在于,今天基于“互联”需求的网络,不能满足千亿的多样需求。对此,徐文伟表示,千亿连接的需要技术的变革,其中网络架构和连接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所以,5月20日,在华为网络大会上,华为推出全新的敏捷网络3.0,被称作是为而生的网络解决方案。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敏捷物联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最轻量级的操作系统LiteOS、敏捷关、敏捷控制器三部分,能够使企业快速构建一张拥有“无尽可能”的基础架构,实现生产、制造、物流等领域的智能化。

除了发布敏捷物联解决方案外,此次,华为公开了自己在的战略,即“1+2+1”战略。

徐文伟对记者解释称,“1+2+1”战略中的第一个“1”是指一个平台,华为要建立一个的平台,集中收集、管理、处理数据后向合作伙伴、行业开放,基于该平台行业伙伴可以开发应用。“2”是指华为的传统优势就是网络接入,包括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一个“1”是华为此次新推出的轻量级操作系统LiteOS。

值得关注的是,LiteOS是目前世界上最轻量级的操作系统,其系统体积轻巧到10KB。除此之外,该系统为开源系统,华为希望吸引更多合作伙伴进入,让第三方在华为的数据基础上开发行业应用。

“有了操作系统之后,假如只有华为用,产业也是做不起来的。所以,华为选择了开源,谁都可以用。”徐文伟表示,“原来的单打独斗的模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需要开放、合作、共赢,协同创新非常重要。”

华为的对手们

诺基亚们因为没有跟上智能手机浪潮而迅速衰落,这次在的风口上,生活智能化带来巨大市场商机,巨头们也早已抢先布局。

据Gartner预测,到2020年带来的经济附加值将达到1.9万亿美元。,各国针对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如德国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等。

除了华为,Google、微软等科技巨头也都先后进入市常在智能手机时代,iOS和Android占有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96%的份额,在时代来临后,他们又意图在入口之争中复制荣光。

2014 年1 月,Google宣布,以32 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公司Nest Labs,提出了“要成为连接一切设备的中枢”的宏伟计划,从而点燃了整个科技界对的激情。除此之外,就在5月中旬,苹果也宣布其平台HomeKit即将落地,称首批支持HomeKit平台的设备将在6月上市。不光是市场,在等领域,苹果与谷歌也早已激战正酣。

“不是趋势,它是现实。”三星电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尹富根(YoonBoo-keun)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演讲上把作为了三星重点业务方向。当时,尹富根透露了三星技术支持的时间表到2017年,所有三星电视将成为设备;5年内所有三星硬件设备均将支持。

不过,与苹果、谷歌、三星等都瞄准消费市场不同,此番华为提及的战略主要聚焦于行业市常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文伟指出,是华为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是一个本身已经存在但在不断发展的一个领域,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华为仍将坚持聚焦战略,主要关注制造业、智慧城市、等优势领域,把它们作为主攻的方向。

由于领域过于宏阔,可能会出现多家企业、多个标准出现的情况。对此,徐文伟坦陈,这也许会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未来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整合,不同的企业和标准可能会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壮大。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整个的销售收入达到6000亿元以上。近几年,我国产业发展的综合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充分体现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用华为相关人士的话来说,“带来的革命将在未来10年充分爆发”,风暴来袭前,研判谁是最终得益者尚言之过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