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抢物联入口:有哪些战略意图?
在百度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久无动静的也终于插足这一市场,不久前,宣布推出“TOS+”开放平台战略,并发布Tencent OS系统。该平台将厂商与应用开发者连接起来,接入该生态系统的可以共享账号体系和内容服务资源。我们看到,阿里上个月才把智能云、淘宝众筹和天猫电器城整合到一起,组成了智能生活事业部。
连接一切的战略有两个中枢,就是微信与QQ。围绕QQ和微信,有“QQ物联”和“微信硬件”两个平台。目前一个值得注意的动作是,QQ物联和深圳联通推出了“沃?QQ物联卡”,这是“通信模组+USIM卡+流量+QQ物联SDK”的标准化通讯产品,为设备打造网络接入软硬件解决方案。更具体点说,QQ物联给创业团队投入的扶持资源包括是为硬件厂商接入用户流量资源,包括免费云服务、免费方案设计、免费宣传推广和免费创业环境。
“QQ物联”平台的战略就是希望实现人与硬件的连接角度,计划将产业链上的设计、产品研发、硬件生产、售卖渠道连接起来,为自身的大生态战略铺路。这透露出的姿态与战略,自己不做硬件,而是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建立生态,这是连接战略的重要一环。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现在几乎每一款都是一个独立生态,从硬件、数据、应用都是独立的,构建生态的难度要高于基于互联网本身的生态,这也是BAT面临的共同难题。对于而言,其优势在于用户与流量、社交入口,创业者对接的QQ平台,可以快速联网,快速触达用户,按照副总裁邱跃鹏所说的这些正是的优势所在,并表示要在资费上降低企业、用户对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在连接方面进行投入,让企业能聚焦做最他们最擅长的事。
但的战略却也遭遇着众多竞争对手,在国内来讲,从百度、阿里、到小米、京东,无一不在搭建平台。我们从BAT三巨头来看,由于三者分别掌控着搜索、电商与社交入口,拥有巨大的用户、流量与分发渠道的优势,对于创业者而言,都希望搭上BAT的线上渠道对接用户与平台。,三者都要做开放接口与数据云服务,开放数据与生态、技术与接口,延伸自身核心业务与能力的生态边界。
我们从BAT领域布局来看就可见一斑,2014年,阿里巴巴和美的合作发布了智能空调,百度也入股了企业海眸科技,它的核心产品是家庭智能遥控产品。去年微信合作伙伴大会则展示了利用微信遥控空调和电视。可以看出,BAT进军领域,都涉及到硬件、云服务和智能终端。而BAT三巨头的优势是云服务和智能终端,懂用户、擅长互联网思维和云端技术,包括数据存储、计算和挖掘能力。
从各自的核心优势来看,百度的优势在于以搜索为核心的巨大流量与数据信息流。百度在生态上布局比较早,早早就推出了BaiduInside合作计划以及针对健康监测领域推出了dulife平台。开放数据和服务,试图打造成为们的中枢大脑。百度的“Baidu Inside”提供百度云存储资源,还有百度技术输出的API,能够输出、图像识别、LBS以及视频解码等众多技术能力。
阿里巴巴近两年在方面动作不多,但一上来也是大招,阿里上个月把智能云、淘宝众筹和天猫电器城进行了整合,组成了智能生活事业部。阿里的平台战略思路,一是利用阿里云平台提供各类云端服务,还推出alink平台,阿里显然明白自身的核心优势,通过整合阿里巴巴天猫电器城与淘宝众筹来对接厂商的市场销售难题,通过渠道来触发厂商的痛点,实现自身的平台战略。对于创业者而言,真正的吸引力在于阿里能否给予足够优质的线上销售渠道。
可以看出,BAT的平台思路大致类似,硬件联网是基础的一步,产业链协同才是生态构建的核心,前面说到,现在几乎每一款都是一个独立生态,只有打开各个独立的应用孤岛,才能激活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所以BAT都在思考如何将各种孤立的硬件互联网化,抢占物联入口,实现硬件与人之间的连接。
对于创业者而言,选择百度、还是阿里,这是个问题。他们缺资金技术平台,必须依赖巨头们的平台接口对接数据、用户与渠道资源的能力,如果不融入到BAT平台的数据流与信息流中来,可能会在线上丧失与用户的对接渠道以及利用大平台推广的机会,站在巨头的肩膀上才能更好的把产品推向市常
前面提到,如果创业者希望更快速的触达用户,实现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不同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可以选择QQ物联平台;如果希望更有效的利用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流并希望将语音、LBS搜索识别能力融合产品本身,可以选择百度。如果希望有更好的电商销售渠道,可以选择阿里,但要怎么选,对于创业者而言,并非基于自己要什么,而是自身产品与平台的契合度。但前提是,一款低劣的产品对接到任何平台都无法促使其爆发。
则是BAT对接产业链都面临彼此的竞争。在QQ物联平台方面,其在对接硬件创业者的快速接入方面没有问题,比如目前与联通推出的“沃?QQ物联卡”提供了QQ物联SDK,硬件厂商可以快捷接入QQ物联,完成云端联网对接,通过在手机QQ里嵌入各大类型的通用连接模块,快速对接用户。
但其战略愿景面临的问题是百度与阿里这两个强势竞争者的卡位,相对来讲,BAT三者所拥有的资源都不尽相同,但都有自身的核心优势,百度擅长技术,擅长产品与连接,有海量用户,阿里有销售渠道,都是创业者想要的线上资源,但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只能三选一。对于BAT来说,未来的突破点在于,三者谁能在营销与商业模式上做到足够创新,是不是对创业者的吸引力足够大。是看谁能够更理解垂直领域的智能开发者的各种需求,比如车载产品与智能穿戴、智能医疗面临着不同的行业需求,车载产品对于油耗、里程、地图等数据的精确度要求较高,而智能医疗产品更注重实用性与具体医疗问题的解决方案。,打造成更深入的理解并整合垂直行业与领域能力的平台与接口,往往成为其吸引开发者入驻的重要条件。
,BAT需要更有效的帮助厂商推广、销售产品,在渠道分发方面,可以通过京东的电商渠道以及在联通线下营业厅的QQ物联专区拓展硬件销售渠道,阿里有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百度也打造了未来商店。总体而言,从生产研发到推出市场,对于厂商而言,销售渠道是它们面临的共同瓶颈与痛点,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公司在线上销售渠道占了近80%比例,如何将线上用户与流量导向线下渠道,触发线下营销与口碑,是BAT搭建平台的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后续发力的方向。
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其最终战略目的都在于,在爆发前夜,各自打造基于自身优势的平台,拉创业者入局,丰富平台数据与应用生态。先不说谁颠覆谁,这对用户来说并不重要。对用户来说更重要是,谁能提供更为优秀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设施的平台,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的,可以通过它们更好的平台接口,为软硬件融合提供更契合需求的互联网产品与服务,这也应该是BAT开放平台的大旗里面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