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领域物联网作用初显
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古巴城,Matt Scheigert 是一个拥有 7000 英亩玉米地和大豆地的农场主,除了这片土地之外,25 辆拖拉机也是他的常规生产工具。更精密的生产工具还有带有 GPS 的传感器们,帮助 Matt Scheigert 分辨土地中的种子密度、喷洒了多少肥料,以及收成如何。
而传感器获得了大量数据也并不需要 Matt Scheigert 和他的员工们去进行计算分析,虽然数据都是可见的,一切只需要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
Matt Scheigert 和来自芝加哥的初创企业 640Labs 从 2013 年就开始试验一款圆形橡胶小东西,他只需将这个小东西和拖拉机,或者联合收割机,或者播种撒药机连接,就能将数据源源不断地往移动设备以及云端平台发送,以往类似的设备需要手动输入。
云端平台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比如分析同一片农场中的不同地块,不同农场之间的收成差异,以及为何会有这种差异,是种植状况,还是施肥状况造成的。640Labs 的联合创始人 Corbett Kull 说
“农场里的绝大部分数据都凋零在田地里了,农民们光是劳作就已经够忙碌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减轻他们的负担。”
去年,农业巨头孟山都以近十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意外天气保险公司 Climate,看重的就是这家公司在天气数据分析上的能力,Climate 公司的平台汇总了 250 万个地点的气象测量数据和各个主要气候模型的天气预报,综合 1500 亿个土壤观测记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出 10 万亿个天气模拟数据点,这就要求 Climate 公司的平台必须在任何给定的时间下都能管理 50TB 的实时数据。而在去年年底,Climate 又收购了 640Labs,Climate 首席执行官 David Friedberg 说
“我们坚信,利用农场的数据可以帮助农民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优化自然资源的使用。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农民工具,需要将顶尖的软件工程师、统计学家和从农学家到气候学家的专业学科人士相结合。”
作为非常古老的产业,农业背后可以涉及到的产业链远比想象中要长。于农民而言,通过大量的天气等数据分析,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时候最适合播种,什么时候最适合施肥除草除虫,什么时候最适合收获。
孟山都的首席技术官 Robert Fraley 说
“天气和气候愈变愈快,挑战与日俱增,不过到 2050 年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可以显著地提高土地收益率,用更少的地产出更多的收成。”
虽然目前在消费电子领域还显得比较稚嫩,不过在农业生产领域,、和这三个被许多人认为是“吹牛嘴炮三兄弟”的趋势技术的作用开始显现,融入土地中,做到厚德载物的境界,才是技术的最佳归宿吧。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