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谱资源稀缺,物联网应选择谁?
这如同电脑运算一样,一是往更高效能推进,另一是往更低廉小巧推进,现在的桌上型PC可以小到只有USB随身碟般大小,称为PC-on-a-Stick,或者可以只有名片般大小,价位更只有20~35美元,如树莓派(Raspberry Pi, RPi)。
而所谓Sub-1GHz,就字义上而言是泛指低于1GHz频段的无线通讯统统都算,但实际而言并非如此,而是要扣除许多既有应用与标准才能算。要扣除类比电视的电视白区(Television White Space, TVWS),小至54MHz,大至890MHz,换成数位电视后,也会使用698MHz~890MHz间。
而以LTE而言,FDD LTE也有使用13个频段低于1GHz,一般在700MHz~900MHz间,但有一个频段低至462MHz。而偏高频的TD-LTE也有一个频段在1GHz以下,为703MHz。
扣除上述后,真正用于(IoT)应用的,多是315MHz、433MHz、868MHz、915MHz等频段,部份国家还允许使用169MHz频段,或者大陆可用779MHz。
即便是这些频段,其实也已经有其他无线通讯标准采用,如业界已发展、推行10年的ZigBee,即使用2.Hz、915MHz、868MHz频段,其中后两者低于1GHz。而Google/Nest Labs提出的家用无线通讯技术Thread,已言明使用与ZigBee相同的底层技术,即IEEE 802.15.4,言下之意现有已支援ZigBee通讯的晶片,理论上只要更新韧体,就可以改行Thread通讯,如此也一样用及868MHz、 915MHz频段。不过,ZigBee、Thread已属技术领域,已是Sub-1GHz本有的初衷应用。
除了ZigBee、Thread外,IEEE 802.11ah标准也是锁定1GHz以下的、无线感测器网路(WSN)等应用,预计2016年会有正式标准出炉。
,1GHz以下也包含类比AM收音机的540kHz~1,600kHz(1.6MHz),或者FM收音机的88.1MHz~108.1MHz,也包含无线充电的WPC Qi的110kHz~205kHz,或A4WP的6.78MHz,与RFID感应的13.56MHz,但因为这些频率实在太低,除FM外几乎都不到 100MHz,几乎可略而不提,不相冲突。
所以,即便真的谈论低于1GHz的传输应用,也有4类需要谈论,一是现行最普及的产业标准ZigBee(广泛应用),二是各业者自行应用的专属型Sub- 1GHz传输,三是刚起步不久,仅针对家用的Thread,四是预计2016年到位的IEEE 802.11ah。
IEEE 802.11ah的订立是希望业者放弃专属型Sub-1GHz,但目前来看有些不乐观,因为11ah仅订立多数业者均可接受的共识标准,现有专属型的晶片表现多已超越此标准,预估即便标准出炉,放弃专属的速度也会缓慢,特别是在一些产业型应用中,特别讲究较佳的通讯表现,且换用周期较久。
以上4类尚未谈到LTE,事实上LTE也在订立支援的新通讯标准,即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如此就有5类低于1GHz的通讯,因为如前述,LTE至少有462MHz、700MHz~900MHz可用。,与ZigBee、Thread在家用竞争的尚有Z-Wave,也使用868MHz~956MHz。
美国欧巴马总统2008年就任后所提出的智慧电网(Smart Grid),也在之后由IEEE负责制订出智慧公用事业网路(Smart Utility Netork, SUN)标准,即IEEE 802.15.4g,也一样是使用低于1GHz频段,也属产业性应用的。
,一定要用及1GHz以下频段吗?一是低频可以用较低成本达到比较大面积的覆盖,好支援广布的感测节点,每个节点的传输量不大,低频频段的 Mbps级传输率足以因应。另一则如Nest Labs所言,2.Hz频段太挤了,包含微波炉、Wi-Fi、蓝牙都使用,Thread期望在2.Hz外也能使用其他频段,以加速实现家用。
目前唯一没使用低于1GHz的通讯恐怕仅剩蓝牙,4.1版的蓝牙也开始支援Mesh型网路,这是支援所必须的基础,但蓝牙依然以2.Hz为主,且看其日后发展会否也跟进采用Sub-1GHz频段。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