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报告(2014)
一、全球产业发展状况
1、发达国家把握发展契机,积极进行产业战略布局
2、应用稳步发展,市场化机制正逐步形成
3、技术创新活跃,IP 化和语义化成为技术标准热点
4、产业加速发展,国际巨头瞄准增长机遇
二、中国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我国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2、国内应用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1)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2)应用在农业领域激发出更高效的农业生产力
3)在交通运输方面利用可以优化资源、提升效率
4)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
5)在民生服务领域大显身手
6)智慧城市成为发展的重要载体
3、我国积极推进自主技术标准和共性基础能力研究
4、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局部领域获得突破
三、产业发展的机遇和趋势
1、未来的发展机遇
1)M2M、市场最具内生动力,商业化发展更加成熟
2)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方向最具市场潜力,创新空间巨大
3)行业应用仍将持续稳步发展,蕴含巨大提升空间
2、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
1)趋势一中国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
2)趋势二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
3)趋势三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新的通用性强的技术平台将出现。
4)趋势四针对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
四、我国产业发展的不足
1、产业集中度低,边界模糊,发展脉络难以把握
2、应用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的矛盾突出,大规模应用的临界点尚未到来
3、行业定制性强,实现革命式突破发展难度大
(编选:浙江省产业协会微信订阅号:zj-iot)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产业持续良好发展势头。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应用稳步推进。与此,产业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拉动就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十二五”期间,中央政府仍将继续支持产业的发展壮大,在项目审批、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方面予以扶持。
产业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当前,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方式。2012年,我国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8.9%。根据中国研究发展中心预测,到2015年,我国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市场前景巨大。(编注工信部权威数据2013年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一、全球产业发展状况
1、发达国家把握发展契机,积极进行产业战略布局
继美国政府提出制造业复兴战略以来,美国逐步将的发展和重塑美国制造优势计划结合起来以期重新占领制造业制高点。
欧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积极推动技术研发。
德国联邦政府在《高技术战略20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工业4.0理念。
韩国政府则预见到以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持续推动融合创新。
2、应用稳步发展,市场化机制正逐步形成
受各国战略引领和市场推动,全球应用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所带动的新型信息化与传统领域走向深度融合,对行业和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广受关注。总体来看,全球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广泛深入,在公共市场的应用开始显现,M2M(机器与机器通信)、、智能电网是近两年全球发展较快的重点应用领域。
M2M ((Machine to Machine)是通过移动通讯对设备进行有效控制)是率先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内在驱动力的应用。M2M 市场非常活跃,发展非常迅猛。到2013 年底,全球M2M 连接数达到1.95亿,年复合增长率为38%。目前,全球已有428 家移动运营商提供M2M 服务,在安防、汽车、工业检测、自动化、医疗和智慧能源管理等领域增长非常快。
是市场化潜力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服务,正在成为汽车工业信息化提速的突破口。。全球车载信息服务市场非常活跃,成规模的厂商多达数百家,最具代表性的全球化车载信息服务平台如通用的安吉星(OnStar)、丰田的G-book。截至2013年年底,安吉星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660 万的用户。2014年1 月份,雪佛兰、AT&T 和OnStar宣布密切合作,通过AT&T的 LTE 网络,由OnStar 为雪佛兰汽车提供基于HTML5 的应用程序商店服务,包括音乐、天气、新闻、汽车健康检测等多项内容。
全球智能电网应用进入发展高峰期。2013 年与智能电网配套使用的智能电表安装数量已超过7.6亿只,到2020 年智能电网预计将覆盖全世界80%的人口。
3、技术创新活跃,IP 化和语义化成为技术标准热点
全球各国不断深化技术研究,围绕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持续活跃,也加速了国际标准化进程。体系架构对推动规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成为全球关注和推
进的重点,多种短距离通信技术互补共存并面向重点行业领域特殊需求加快优化和适配,无线传感网方面跨异构传输机制的网络层和应用层协议成为研发热点,语义技术作为推进感知信息自动识别处理和共享的基础而受到普遍重视,与移动互联网在端管云多层融合协同发展。
4、产业加速发展,国际巨头瞄准增长机遇
从全球看,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础半导体巨头纷纷推出适应技术需求的专用芯片产品,为整体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应用领域业务融合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势头明显,工业、、消费智能终端市场等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M2M 更是成为全球电信运营企业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编选:浙江省产业协会微信订阅号:zj-iot)
二、中国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我国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推进有序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的规范引导,不断优化发展的环境。
2、国内应用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的理念和相关技术产品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民生的各个领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凭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在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服务、改善服务民生、推动增效节能等方面正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部分领域正带来真正的“智慧”应用。
1)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在钢铁冶金、石油石化、机械装备制造和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比较突出,传感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成为标准配置。例如,工程机械行业通过采用M2M、GPS 和传感技术,实现了百万台重工设备在线状态监控、故障诊断、软件升级和后台分析,使传统的机械制造引入了智能。采用基于无线传感器技术的温度、压力、温控系统,在油田单井野外输送原油过程中彻底改变了人工监控的传统方式,大量降低能耗,现已在大庆油田等大型油田中规模应用。技术还被广泛用于全方位监控企业的污染排放状况和水、气质量监测,我国已经建立工业污染源监控网络。
2)应用在农业领域激发出更高效的农业生产力
可以应用在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农产品储运等环节。例如。国家粮食储运示范工程采用先进的联网传感节点技术,每年可以节省几个亿的清仓查库费用,并减少数百万吨的粮食损耗。
(编选:浙江省产业协会微信订阅号:zj-iot)
3)在交通运输方面利用可以优化资源、提升效率
近几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在智能公交、电子车牌、交通疏导、交通信息发布等典型应用方面已经开展了积极实践。智能公交系统可以实时预告公交到站信息,如广州试点线路上实现了运力客流优化匹配,使公交车运行速度提高,惠及沿线500万居民公交出行。
ETC 是解决公路收费站拥堵的有效手段,也是确保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到2013年年底,全国ETC 用户超过500万。交通部计划于2015 年底前完成ETC 全国联网,主线公路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ETC 用户数量达到2000 万。我国已有5 个示范机场依托RFID等技术,实现了航空运输行李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跟踪与精确化定位,使工人劳动强度降低20%,分拣效率提高15%以上。
4)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
国家电网公司已在总部和16 家省网公司建立了“两级部署、三级应用”的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实现对各类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监视预警、分析诊断和评估预测。在用户层面,智能电表安装量已达到1.96 亿只6,用电信息自动采集突破2亿户。2014
年国家电网将启动建设50 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完成100 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全年预计安装新型智能电表6000 万只。南方电网的发展规划中也明确要推广建设智能电网,到2020 年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80%。
5)在民生服务领域大显身手
通过充分应用RFID、传感器等技术,可以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食品安全方面,我国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采用二维码和RFID 标识技术,建成了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国家平台和5 个省级平台,覆盖了35 个试点城市,789 家乳品企业和1300家白酒企业。目前药品、肉菜、酒类和乳制品的安全溯源正在加快推广,并向深度应用拓展。在医疗卫生方面,集成了金融支付功能的一卡通系统推广到全国300 多家三甲医院,使大医院接诊效率提高30%以上,加速了社会保障卡、居民健康卡等“医疗一卡通”的试点和推广进程。在方面,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家庭网关为核心,集安防、智能电源控制、家庭娱乐、亲情关怀、远程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家庭的舒适程度和安全节能水平。
6)智慧城市成为发展的重要载体
遍布城市各处的感知终端构成城市的神经末梢,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从地下管网监测到路灯、井盖等市政设施的管理,从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到不停车收费,从水质、空气污染监测到建筑节能,从工业生产环境监控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工程,为集成应用提供了平台。
3、我国积极推进自主技术标准和共性基础能力研究
领域我国技术研发攻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传感器、RFID、M2M、标识解析、工业控制等特定技术领域已经拥有一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部分自主技术已经实现一定产业应用;在通用架构、数据与语义、标识和安全等基础技术方面正加紧研发布局。
(编选:浙江省产业协会微信订阅号:zj-iot)
4、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局部领域获得突破
我国已经形成涵盖感知制造、网络制造、软件与信息处理、网络与应用服务等门类的相对齐全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出高端要素集聚发展的态势。
三、产业发展的机遇和趋势
1、未来的发展机遇
全球范围内,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正成为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引擎。随着技术产品的不断成熟,的潜力和成长性正逐步凸显,应用将加速渗透到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潜力将加快释放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逐步确立;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加剧,并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1)M2M、市场最具内生动力,商业化发展更加成熟
市场需求、成本、标准化、技术成熟度、商业模式是影响应用规模化推广的主要因素,M2M 和市场内生动力强大,相关技术标准日趋成熟,全面推广的各方面条件基本具备,将成为应用的率先突破方向。
1.M2M 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应用提速
(编选:浙江省产业协会微信订阅号:zj-iot)
2)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方向最具市场潜力,创新空间巨大
移动互联网与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两大信息通信产业移动互联网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市场,侧重于提供大众消费性、全球性的服务;而主要侧重于行业性、区域性的服务。当前,移动互联网正进入高速普及期,成功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向其它产业领域延伸渗透,而处于起步阶段的,也开始融入移动互联网元素,移动互联网与的结合成为发展最有市场潜力和创新空间的方向。
1.移动智能终端集成传感器和新型等技术支撑融合类应用;
2.借鉴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模式和渠道,开始从行业领域向民生领域渗透,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融合应用正在不断涌现;
3.物移融合将形成更为突出的马太效应。
3)行业应用仍将持续稳步发展,蕴含巨大提升空间
行业应用仍然是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安防、环保等行业领域,应用提升的空间广阔。在各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均将应用等信息通信技术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纳入其中。智能电网领域,将应用在智能运行、智能控制和智能调度等环节,推动电网的效率提升。
农业领域应用实现资源环境信息实时感知获娶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的精细化以及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追溯,可以应对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交通领域的交通信息资源动态采集和共享应用,物流领域的分散物流资源的高度集约化管理和智能化配置,医疗卫生领域的社区医疗资源共享、医疗用品管理、远程医疗服务等各个方面,节能环保领域的生态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危险废弃物管理等方面,公共安全领域的药品和食品安全监控、城市和社区安全、重要设施安全保障等方面,网络化和智能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技术的需求均比较迫切。
深度应用将催生行业变革。近年来技术不断用于国计民生重大领域,如食品溯源、粮食储运、油气野外运输、煤矿安全等等。多种技术手段,如传感、定位、标识、跟踪、导航等,可以实现动态、实时、无缝、全天候的监控,为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大大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够改进行业运行模式,从技术的角度引发行业管理领域的革命,促使行业领域向着公平、开放、廉洁、高效、节约的方向发展。
2、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
1)趋势一中国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
目前,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RFID 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产业组织过于复杂,交易成本过高,产业规模有限,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
(编选:浙江省产业协会微信订阅号:zj-iot)
概念提出以后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以政府应用示范项目带动市场的启动将是必要之举。进而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将可以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市常待各个行业的应用逐渐成熟后,带动各项服务的完善、流程的改进个,人应用市场才会随之发展起来。
2)趋势二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
概念涵盖众多技术、众多行业、众多领域,试图制定一套普适性的统一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产业的标准将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标准体系,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而发展和成熟。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单一技术的先进性并不一定保证其标准一定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标准的开放性和所面对的市场的大小是其持续下去的关键和核心问题。随着应用的逐步扩展和市场的成熟,哪一个应用占有的市场份额更大,该应用所衍生出来的相关标准将更有可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标准。
3)趋势三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新的通用性强的技术平台将出现。
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一个单独的企业是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产品类型众多、应用界面友好的应用,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随着产业的成熟,支持不同设备接口、不同互联协议、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将是产业发展成熟的结果。
时代,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互联网服务平台将成为主流。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将会有大的公共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出现。无论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商,都需要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寻找各自的重新定位。
(编选:浙江省产业协会微信订阅号:zj-iot)
4)趋势四针对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
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将是把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中国具有领先世界的制造能力和产业基础,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国人具有逻辑理性和艺术灵活性兼具的个性行为特质,领域在中国一定可以产生领先于世界的新的商业模式。
四、我国产业发展的不足
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的深度应用,将催生各个行业领域的创新,带来深刻的发展变革。但在ICT 产业整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与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产业格局风云变幻的移动互联网等产业相比,当前的发展则显得较为缓慢。
1、产业集中度低,边界模糊,发展脉络难以把握
产业链条长且分散。每个产业环节都有众多的中小企业或者少数大企业,但缺乏能够凝聚产业形成发展合力、具有产业引领和绝对话语权的灵魂企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国内外均形成了一批对产业链有强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领袖企业。而在领域,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找不到真正的产业“大佬”,产业集中度低且行业进入门槛低,导致市场表面繁荣但未能形成规模效益,政府和企业虽大量投入但产出不明显,应用成本居高不下。
产业边界模糊。是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高度集成,构建在已经存在多年的产业基础之上。产业边界模糊,造成部分产业统计没有依据,统计难度大。以核心产业之一的传感器为例,我国传感器产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形成了千亿产值的规
模,但真正属于产值范畴的却无法准确统计。由于产业难以从原有产业中剥离,造成部分产业统计水分偏大,不利于准确判断产业发展的客观状况和发展规律。
2、应用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的矛盾突出,大规模应用的临界点尚未到来
现阶段,的应用规模化和技术产业水平存在矛盾。一方面,在应用开展的初期,部分产品功能单一、价格昂贵,产品精度和可靠性无法满足要求,难以推动形成规模应用和产品普及。另一方面,没有规模化的应用无法带动产业化水平的真正提升,部分技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层面、仿真层面,不能真正通过产品化发挥作用和创造价值。
在产业链的多数环节,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相对国外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基于传感器和传感网的应用,其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之间的矛盾则非常突出。部分高端传感器,例如对水质、土壤进行监测的传感器,一个进口传感器价格可能在十
万元以上,现阶段不可能进行规模化应用,而国内的传感器或者生产能力不具备,或者精度达不到应用要求。
3、行业定制性强,实现革命式突破发展难度大
可以应用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领域,而行业需求的差异性要求企业需要深入了解行业特点、明确行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行业进行定制性的设备研发和软件开发,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研发的难度。,行业的差异性也带来了标准化的难度增大,产品无法实现有效互通。
(编选:浙江省产业协会微信订阅号:zj-iot)
感知层面,各个行业需要感知的对象不同,需要采集的物理世界信息不同,造成了传感器的差异,例如用于环境监测的传感器和用于农业土壤监测的传感器是无法通用的。信息处理层面,各行业的基础信息不同,需要分析和决策的内容不同,尚没有一种通用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软件能够适用于所有行业。行业的多样性和强定制性,使得技术与产业发展在现阶段难以聚焦以实现集中跨越式突破。
五、我国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时期,信息通信技术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正与其他信息技术融合渗透,进入深化发展的新阶段。我国自2009 年以来起步发展,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亟需抓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机遇,加快战略部署和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推动技术和应用创新,释放潜力,深化应用,推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形成自循环的内生发展动力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依托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优化国家资金配置,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多方协作,推动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在行业应用领域,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探索商业模式。推动在各个行业的渗透,深化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应用,充分发挥在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带动形成产业的规模发展。
在个人应用领域,推动形成自循环发展。以面向公众的应用为突破口,通过规模发展带来突破性效应。对于感知节点采集上来的大量物的信息,借助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过应用创新为个人提供特色服务,以此突破规模化瓶颈,推动自身的持续性发展。
2、坚持应用先行,实现的层次化、有序化推进
充分按照“需求牵引,应用先导,确保安全”的原则,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民生领域,选择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深化应用。
结合技术和产业化的水平,坚持层次化推进。优先在技术产业相对成熟、发展潜力大的领域开展应用推广工作,以规模化的应用市场带动技术、标准、产业、政策等进一步完善。在技术和产业化尚未成熟的领域,在确保自主创新技术突破和产品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发展。在技术相对稳定而产业化能力不足的领域,应提升生产能力,扩大产品产量,改善产品的工艺、质量,以适应应用规模化推广的高标准和低成本要求。
(编选:浙江省产业协会微信订阅号:zj-iot)
3、强化创新驱动,优化发展的配套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提高创新层次。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基础性研发,推动自主创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在重大基础设施、重要业务系统加强安全自主可控软硬件的应用。加强融合创新,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培育新型业态。
坚持发展的自主可控,加强防护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安全评估机制,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等各环节的安全可控。
积极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信息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数据处理和综合应用,推动持续健康发展。
(编选:浙江省产业协会微信订阅号:zj-iot)
六、结论
本身并不是全新的技术,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汇总和融合。作为一种融合发展的技术,其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样会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据保守估计,传感技术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电力安全、平安家居、健康监测等诸多领域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据预测,到2020 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产业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未来的将比现有的Inter 大得多,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常
总体而言,全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具备较好的基矗未来几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2010 年全球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据估计,2013 年将超过1700 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30%。其中,微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微镜、气体传感器、微陀螺等器件也已在汽车、手机、电子游戏、生物医疗、传感网络等消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量成熟技术和产品的诞生为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矗
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全球产业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这样的增长态势持续下去,未来10 年全球的无疑都将实现数量和质量的飞跃,实现大规模普及和商用,走进普通人家。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