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物联网产业进入跨越期 首季产值增幅近30%
研究发展中心的主动出击,只是产业从“政府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缩影。“从最初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到眼下走出‘象牙塔’出门找市场,原先被视为成本中心的科研院所也在寻找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源。”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变化恰是新区产业进入跨越期、实现规模效应的后劲所在。刚刚出炉的一季度经济指标令人惊喜,今年1-3月,全区完成总产值为117亿元,同比增幅近30%,连续三年实现高位增长。
作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短短3年多时间,新区大手笔构筑产业生态,形成了“五园联动”、“五网齐聚”、“三中心协同”格局,中科院、清华、上海交大、东南、北邮等一批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高校研究中心的密集落户,更是构筑了区域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12年,新区关键技术在研项目达86项,企业申请专利2565件,该领域新申报中央“千人计划”累计达30人。
良性生态,孕育产业活力。目前区内已初步形成了智能识别、智能通讯、和应用服务四大产业集群,列入全市统计的209家企业中,涵盖传感器、RFID产品研发制造、应用系统集成等核心领域的占比接近60%。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新区引导的“龙头战略”也在不断凸显成效,去年,江苏统力、华进半导体、北洋清安等行业巨子陆续落户,德国钮豹、美国新云等国际巨头也缘定新区,数据显示,去年签约入驻企业中,注册资本超5000万元的有9家,超亿元的为3家,重大项目引进数量同比增长80%。
“从创新高地迈上产业高地,产业的‘跨越’需要大规模行业应用示范和更明晰的商业模式的引领。”专家直言,市场是检验产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在此方面,新区企业早已蓄势而动。国家首席科学家刘海涛“掌舵”的感知集团,近年来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推广应用示范。集团的核心产品———多种智能交通感知终端、系统设备和共性平台,已在全国13个城市应用推广;恺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牛联网”今年将在更多的奶牛场布点,有专家预测,“牛联网”未来3-5年在全国范围内即可实现300亿元的产值规模;而踏准“PM2.5检测”节拍,中科光电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中标”国内多省市环境监测中心,今年销售将突破6000万元。
拥有顶尖技术的研发机构则是实现规模产业化的另一个富矿,引导其从以往的技术创新向市场导向转型,探索技术转化的“盈利机制”成为“掘金”关键。事实上,中国研究发展中心的变局并不是单一案例。25日,上海交大无锡研究院与我国具有七十多年发展历史的军工电子企业———天津通广集团合作设立了“通广研究中心”,“一方有技术、一方有市场,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将迅速实现。”据相关人士透露,本月上海交大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裸眼3D显示屏项目也将落户新区,已有多家国内外知名厂商发来订单。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