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3〕7号
各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推进的应用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难得的机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但也存在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基础薄弱、网络信息安全存在潜在隐患、一些地方出现盲目建设现象等问题,急需加强引导加快解决。为推进我国有序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统筹规划,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以推动需求应用为抓手,以培育产业为重点,以保障安全为前提,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标准规范,合理规划布局,加强资源共享,深化军民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有序推进持续健康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准确把握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加强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应用、技术、产业、标准的协调发展。加强部门、行业、地方间的协作协同。统筹好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
创新发展。强化创新基础,提高创新层次,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新兴服务业。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需求牵引。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出发,统筹部署、循序渐进,以重大示范应用为先导,带动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规模化发展。在竞争性领域,坚持应用推广的市场化。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发展的内生性动力。
有序推进。根据实际需求、产业基础和信息化条件,突出区域特色,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持续健康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协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安全可控。强化安全意识,注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和数据保护。加强重大应用和系统的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护工作,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要业务系统和重点领域应用的安全可控。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实现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期目标。到2015年,实现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协同创新。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感知领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明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信息处理领域的关键技术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创新资源和要素得到有效汇聚和深度合作。
——示范应用。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领域实现试点示范应用,部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培育一批应用服务优势企业。
——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打造较完善的产业链,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标准体系。制定一批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初步形成满足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需求的标准体系。
——安全保障。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增强基础设施、重大系统、重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形成系统安全可用、数据安全可信的应用系统。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技术研发,突破产业瓶颈。以掌握原理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为目标,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围绕应用和产业急需,明确发展重点,加强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突破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推进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创新资源,形成一批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促进应用单位与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加强协同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二)推动应用示范,促进经济发展。对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要领域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物流配送和经营管理流程,推动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利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升生产和运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生产,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
(三)改善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在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围绕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实施典型应用示范工程,构建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发挥技术优势,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扩展和延伸服务范围,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四)突出区域特色,科学有序发展。引导和督促地方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发展定位,结合科研能力、应用基储产业园区等特点和优势,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发展,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要强化技术研发、产业化及示范应用,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基础较弱的地区侧重推广成熟的应用。加快推进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要加强统筹、注重效果、突出特色。
(五)加强总体设计,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统筹协作,依托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协调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急用先立、共性先立原则,加快编码标识、接口、数据、信息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推动军民融合标准化工作,开展军民通用标准研制。鼓励和支持国内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六)壮大核心产业,提高支撑能力。加快关键核心产业发展,提升感知识别制造产业发展水平,构建完善的通信网络制造及服务产业链,发展应用及软件等相关产业。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积极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不断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强化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的结合,鼓励和支持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服务集成等企业及科研单位参与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七)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兴业态。积极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推进应用服务的市场化,带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培育新兴服务产业。鼓励和支持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参与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
(八)加强防护管理,保障信息安全。提高信息安全管理与数据保护水平,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推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安全评估机制,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等各环节的安全可控。涉及国家公共安全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应用,其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设备以及运营服务必须立足于安全可控。
(九)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协同共享。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开展应用。促进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重视信息资源的智能分析和综合利用,避免重数据采集、轻数据处理和综合应用。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投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建立健全部门、行业、区域、军地之间的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研究重大问题,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加强应用推广、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无线频谱资源分配利用等的统筹,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和各环节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效应。加强相关规划、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化专项等的衔接协调,合理布局重大应用示范和产业化项目,强化产业链配套和区域分工合作。
(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应用推广、创新激励、有序竞争的政策体系,抓紧推动制定完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快相关标准、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加快推进相关专利布局。
(三)加强财税政策扶持。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的作用,统筹利用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政策,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支持标准体系、创新能力平台、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建设。支持符合现行软件和集成电路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所得税优惠政策。
(四)完善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向应用和产业发展。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加大对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设立一批创业投资基金。
(五)提升国际合作水平。积极推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鼓励国外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引导外资投向产业。立足于提升我国应用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国内企业与国际优势企业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推动我国自主技术和标准走出去,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支持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多学科交叉整合,加快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依托国家重大专项、科技计划、示范工程和重点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配套服务,鼓励海外专业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结合实际,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沟通协调,抓好任务措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国务院
2013年2月5日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