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观后感
观影《杨善洲》之后,这位在基层默默耕耘、奉献终生的“草鞋书记”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他的一生,是对员信仰与为民情怀的最深刻诠释,他的精神,跨越时空,对当代人有着不可估量的启示价值。
一、坚守与无私:缔造“绿色奇迹”的传奇人生
杨善洲退休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扎根在大亮山,义务植树长达22年。他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将一片荒山变为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并将其无偿捐献给国家。这一壮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展现了一位员“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胸襟。在影片中,他始终坚守“公是公,私是私”的原则,在面临各种诱惑和考验时,始终保持着清醒和坚定。比如,面对女儿工作调动的请求,他断然拒绝;面对市委的奖励,他毫不犹豫地捐出奖金用于助学。这种公私分明、淡泊名利的品格,令人肃然起敬。
二、细节彰显伟大:平凡中的非凡之处
影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杨善洲在日常工作中的点滴细节,揭示了他对工作的极致追求和对群众的深厚情感。他亲笔记录每一件琐事,用一摞摞笔记串联起对群众的责任和担当。施甸法院干警深受启发,他们表示,在信息化时代,更应继承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将每一个案件都办成铁案。
三、家风与信仰:精神传承的不竭动力
杨善洲的家风故事同样感人至深。他的夫人默默承担家庭重担,全力支持他投身事业,展现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家庭妇女的奉献和包容。而他临终前将骨灰分撒于革命起点和工作终点的遗愿,更是凸显了他对群众的深厚情感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初心。这种精神传承,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人的信仰力量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四、现实启示:新时代的杨善洲精神
杨善洲的感人事迹在当下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的故事激励着广大法院干警和普通党员,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廉洁奉公”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三穗法院干警通过读书会学习杨善洲“廉洁奉公贯穿司法全过程”的作风,深刻领会到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都应以实干践行初心,用奉献定义人生价值。
杨善洲的一生,是一部无私奉献、坚守信仰的传奇史诗。他用一生证明,真正的伟大并非惊天动地,而是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将每一份责任扛在肩头。他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唯有坚守信仰、永葆纯粹,方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