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起步较晚 发展相对缓慢 陕西机器人亟待形成产业链
在1984年,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为我们带来了科幻大片《终结者》,阿诺·施瓦辛格扮演的机器人T800迅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类人型机器人GenminoidF展现了逼真的科技魅力。在这个自动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国产机器人如何迎头赶上,成为市场的一股强劲力量?让我们关注陕西机器人的发展之路。
国产机器人的现状略显尴尬。尽管中国机器人市场份额占全球的40%,但国内机器人企业数量众多却分散,仅占据国内市场的不到30%。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被“机器人四大家族”所占据——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电机和德国库卡。在扫地机器人领域,外国品牌也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国产机器人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在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方面还存在差距。许多国产机器人的部件仍选择进口,因为“目前国内很多部件达不到装配标准”。消费者也更倾向于选择进口品牌。
“本地制造”亟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陕西省作为国内工业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制造优势。陕西的机器人产业起步晚,发展相对缓慢,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尽管像法士特、比亚迪这样的公司在生产中需要机器人,但大多选择国外进口。陕西本地的机器人行业尚未占据一席之地。
西安交大的王老师表示,陕西工业基础雄厚,企业也有消费需求。但机器人行业的中游供给制造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了推动陕西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主办了“第一届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集思广益,激发创意,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期待陕西机器人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迎头赶上,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