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全球首颗双核AI商业卫星背后的“蓉漂”
王珑工作的单位叫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他也是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COO)、互联网事业群CEO。这家刚刚成立两年的公司,目前已有近百人规模,整个团队的年龄在30至35岁,是一群年轻的航天人。2019年11月,王珑所在的团队获评成都市“蓉漂人才计划”顶尖创新创业团队。
▲“科幻世界号”的AI卫星发射
上线卫星互联网平台
打开从太空探索世界的新大门
对于王珑来说,能和一群热爱航天科技的队友追求梦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目前,王珑带领着团队开展基于技术的时空平台以及高并发的时相遥感影像索引展示平台等技术的研发。
2019年,国星宇航研发上线全国首个面向个人用户的卫星互联网平台直播地球APP,向C端用户提供一扇通过卫星视角阅读新闻资讯的崭新大门。上线不到一年时间,直播地球APP已研发迭代到4.0.1版本,并升级为基于AI卫星遥感技术的社区互动平台,全新上线“地图故事”“慢直播”等功能,用户可以用过卫星探索世界、分享故事。
▲发射现场合影留念
作为公司融媒体产品工作室的负责人,在王珑带领下,2019年植树节期间,联合人民日报合作推出了《绿色改变中国!50万米高空看34年变迁》,全网观看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试水卫星技术与媒体产品融合推广成功以后,王珑的脚步没有停止。2019年4月,国星宇航与新华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空天地人融媒实验室”。5月,王珑带领团队与新华社合作推出了《卫星视角再现红军飞夺泸定桥军事奇迹》;9月,利用“闪图”发布九寨沟双时空对比影像,互动方式直观呈现九寨沟的“旧伤”与“新妆”;9月,还推出交互式卫星小程序,带领用户“重走长征路 解锁新成就”;2019年是川藏公路通车65周年,12月,“空天地人融媒实验室”推出《“太空之眼”瞰川藏公路》视频,全网播放量超千万……由于在卫星融媒体领域的显著成绩,“空天地人融媒实验室”获得新华社2019年度创新奖。
在疫情期间,王珑团队利用卫星技术,推出了全国首个疫情卫星地图速查系统以及全球首个好友行程共享卫星服务系统,并与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多次合作推出融媒体产品,宣导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分享和传递疫情的重要事件和地理位置信息,让大家更加快捷、直观地了解疫情的发展状态,打造更加有用、实时、权威的太空新媒体资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20年2月,与新华社合作推出“卫星看疫情”系列视频报道专题,在新华社客户端的阅读量超过400万人次。同月,与人民日报合作推出《50万米高空看武汉》专题视频,#卫星图看武汉今昔对比#的这一微博话题登上热搜榜第三位,阅读量累计超过3.3亿次。
▲王珑
成功发射全球首颗双核AI商业卫星
探索基于AI卫星融媒体合作
2019年11月,国星宇航与《科幻世界》杂志社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成都)科幻大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科幻世界号”AI卫星,在IP合作、项目运营、产品开发、内容共建、公益教育等方面进行持续深入的合作。
一个月后,在刘慈欣等中国著名科幻作家的见证下,国星宇航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名为“科幻世界号”的AI卫星,这是国星宇航顺利完成的第6次太空任务,截止2019年12月,国星宇航已累计成功研制并发射了9颗商业卫星,其中包括全球首颗双核AI商业卫星。
对于王珑来说,有了AI卫星的支持,如何基于AI卫星网络的太空,面向B/G/C端用户,提供互联网化(云化)、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了下一步的关键。据了解,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卫星互联网科技公司,国星宇航通过攻克单星智能化、多星网络化等关键技术,构建完全自主可控的全球首创全栈AI卫星网络技术体系、THz星间通信网络技术体系,形成防务级、城市级、行业级、消费级等多层级卫星网络产品及服务。
如今,国家的“新基建”战略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卫星互联网也被明确纳入“新基建”的核心范畴,这对于国星宇航这样一家卫星互联网科技公司而言,将是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利好,对于王珑和团队而言也是一份使命担当。投身到这份充满无限想象力的卫星互联网事业中,王珑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AI卫星能够离普通人越来越近,所有人都能用卫星从太空了解世界。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