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打开通用场景大门技术进步成商业化落地关键

服务机器人 2025-03-04 08:21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智能机器人550W量子计算机“小苔藓”和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笨笨”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实际上,这些并非特效制作,而是反映了现实中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机器人在众多领域如制造业、仓储运输和医疗康复中的身影愈发频繁。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人工智能、5G、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正成为行业的新宠。它们具备更强的非结构场景适应能力,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将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人形机器人因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受到行业热捧。它们不仅拥有复杂的结构、传感、驱动和控制系统,而且有的还具备类人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被誉为人工智能的最终形态。

从历史角度看,人类对人形机器人的思考已有数千年。早在古代,能工巧匠就制造出各种自动机械物体,以缓解劳动力问题。进入科技时代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如今正迎来发展的窗口期。全球科技巨头如特斯拉、亚马逊和戴森等都纷纷入场,推动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据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

人形机器人具备独特优势,能适应人类世界的物理环境,包括楼梯高度、门框大小等。它们日益移动、自由、智能,与人类的协作程度更高。相比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在某些场景内可以替代繁重劳动力,特别是在危险和特种工作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性为其带来了更多商业价值。它们可以打破工厂、商用和家用壁垒,成为一个真正通用的产品。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在机器人产业中已形成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这种优势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现实应用中,人形机器人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如制造车间的机械臂、物流仓库的智能分拣机器人和酒店电梯的派送机器人等。它们通过设定代码完成人的基本动作,然后用这些基本动作重复完成基本任务,达到比人类更精确、更具持续性的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在科技的浪潮下,人形机器人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近期的技术革新,尤其是ChatGPT的迅猛发展,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行业分析师们纷纷指出,人形机器人包含感知系统、智能AI系统以及运动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模块。而ChatGPT类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现,有望深度挖掘各行业场景的数据价值,为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

熊友军表示,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多任务、通用型机器人平台,具有在工业生产、社会服务等领域无尽的应用潜力。ChatGPT等语言大模型的出现,不仅代表了AI在服务型机器人领域的初步应用,更昭示着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可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尽管前景光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成熟的人形机器人产品问世。多家风险投资机构指出,人形机器人的进步与人工智能的整体水平息息相关。在实际应用中,人形机器人要实现商业化落地,还需解决行动、灵活度、机械力量、软硬件协同等方面的问题。

沈阳指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主要障碍包括成本、技术、资金和人才。尤其是在成本方面,由于需要在非结构性环境中自如运动并完成复杂任务,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成本高昂。熊友军进一步解释,人形机器人是一系列长期投入的复杂技术的系统集成,需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两者融合的复合型系统性人才。

值得欣喜的是,我国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创新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旨在增强“机器人+”应用基础支撑能力,包括构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加快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等。

对于如何加快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沈阳建议要建立标杆应用,明确发展方向,加大算法、算力、数据的开源力度,并做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布局和配套建设。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的牵引下,技术的突破,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指日可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