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洪泰基金宋楠:AI公司着急上市,只因为都“
图片来源@Unsplash
自从2016年AlphaGo战胜围棋手李世石,人工智能就给创业者和投资人带来了诸多想象。这被视作颠覆力量的技术,从实验室的模型中跑出来,经历了艰难的“AI+产业”落地,却在面临二级市场的考验时突遇疾风。
头部公司IPO不算顺遂,中小AI企业更是在经历寒冬。
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2019年人工智能公司融资笔数共400笔,相对2018年全年的739笔融资,降幅接近46%;从融资额度而言,2019年总融资额度也出现回落,从2018年的1240亿元降至2019年的797亿元,降幅达到36%。而且,投资在越来越向头部公司集中。
人工智能投融资趋势图(来源IT桔子)
AI行业的窘迫与创投大环境密不可分。“如果说2017到2018年上半年算是顶峰,那么从2018年下半年大家已经开始出现晃悠的状态。”洪泰基金执行董事宋楠对钛媒体表示,从前他一周看20个项目很正常,而现在每周有10个项目都会觉得有些惊讶。
洪泰基金由俞敏洪和盛希泰先生于2014年共同创立,基金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消费、医疗大健康和新文化等领域。
宋楠深耕AI赛道的投资,已投出了三角兽、澎思科技等多个AI公司。2016年阿法狗的一战成名让宋楠找到了投资新机遇,三年过去,他却发现AI行业的寒冬已经成为“新常态”。
作为行业亲历者,洪泰基金执行董事宋楠接受了钛媒体的独家专访。就AI企业上市潮,AI公司商业化问题以及如何寻求下一个优质标的展开讨论。
AI现上市潮,只因处于“绝杀时刻”
2019年一些AI头部公司已经摩拳擦掌准备上市,“CV四小龙”中的商汤、依图、云从与旷视均有过上市传闻。其中,旷视科技8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与此,云知声已经与中金公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拟在科创板上市。
上市意味着财务公开。以旷视科技为例,其招股书中披露,2019年上半年,旷视收入为9.49亿元,而亏损则是达到了52亿元人民币。巨额亏损已经让资本方忧心AI公司的赚钱能力。
11月22日晚间,外媒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旷视科技并未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由于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上市委员会也在担心旷视此时寻求IPO是否适当。这一说法之后经过了旷视科技的否定。
为什么AI公司开始着急上市问题?
宋楠认为,AI行业正处于“绝杀时刻”中。这一概念来源于90年代的足球比赛,足球场上90分钟后的加时赛采用的规则是“谁先进球谁就赢”,而这正是当前AI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大家都已经筋疲力竭,该用的招数都使完了,在这场加时赛中,真正能活下来的应该是那种有自我救赎决心的公司。”
“当前AI行业最大的利空可能就是旷视科技还没能成功上市。从传闻上市至今已经有大半年,如果最终没能IPO会给AI行业带来不小的打击,核心问题在于如果旷视折戟,还有谁能相信后继者能够上市成功。”
当前AI的几大分支领域,包括以“CV四小龙”为代表的计算机视觉公司,以寒武纪为代表的芯片公司,以及以优必选为代表的机器人公司等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困境。
而随着马太效应的出现,当资本与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公司上,中小AI公司的生存只会更加艰难,甚至迎来大批量的倒闭潮。
宋楠认为这会是一个必然过程。“因为国内开发者原创的技术框架很少,如果大家都拿国外的开源框架修修改改,市面上为什么还要存在这么多团队?倒闭是必然的。”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在上市潮背后,AI企业为何会面临困境?
一方面是因为创投行业的投资热已经退潮,另一方面是因为AI公司始终没能找到完整的落地的商业闭环。
“当前九成的机构都没有钱,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不要再指望市场环境会有大的变化。”自2018年下半年创投行业讨论的话题就变成了“无风口时代”如何投出独角兽,宋楠认为,无风时代“独角兽”已经不再是机构追求的目标,相应的,机构会更加关注基本面,也就是三个指标已实现收入、商业落地情况与估值。
投资环境的变化,也改变了投资人看项目的标准。宋楠认为目前的投资环境对AI企业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现在不再是有技术、有应用场景就可以获得支持,更多的是要在产品上有独特的想法,而且技术和想法必须能够匹配,漏斗形的商业模式才有价值。”更重要的是,当前AI公司都未挣到足够多的钱来反哺公司的运营,即便是在落地场景最明确、最容易整合的大安防领域。
据他分析,做大安防的CV公司亏钱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巨大的研发投入。安防领域的收入分为几种,做摄像头的毛利润很高,但这些订单中也有很多毛利润较低的做集成的单子。,做集成的单子是把营收提上去的必然选择。
,大型政府项目通常涉及到企业先行垫资,这有可能影响公司现金流。大安防与政府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甜蜜的毒药”。
机会恰似“牛顿头顶的苹果”
宋楠曾直言2019年会是AI公司直面商业化的一年。而商业化的最大的难点在于能否为技术找到匹配的场景。“这种匹配是做产品的思路,它既好做又难做,创业者需要的是牛顿头顶上那个苹果。”
“好做”是因为“灵光乍现”的思路对所有人是公平的,它不同于技术,如果不是从MIT、斯坦福等最顶尖机构出来的人掌握不了最尖端的技术。“难做”在于这种场景并不好找。
何为技术与场景相匹配?宋楠以医院场景为例解释医生与机器给病人看片子,如果二者判断结果相反,这时选择相信谁?一般人会更加相信医生的诊断,即便机器是有容错率的,但会让病人很难建立对机器的信任感。
如果换种场景,当“AI+医疗”被用于早期预防而非后期诊断时,当AI检测结果显示的是“你的肺部可能出现了一些异常,建议你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时,这样的诊断就会更加容易被人接受。
宋楠认为,上一代的人工智能做to B的生意并没有起来,而下一波AI的变革可能会集中在to C领域。但无论是B端还是C端,能被苹果砸中还能有所启发的创业者都是可贵的。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芦依)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