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无人配送车出事故 其背后路权问题 安全问题值得深思

服务机器人 2025-02-25 11:43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微博热议:美团无人车与私家车碰撞事件

10月9日,一起意外的碰撞事件在北京市顺义区白马路后疃村口发生,一辆美团新一代自研无人配送车“魔袋20”与一辆私家车发生碰撞。事件一经曝光,立即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热议。

事件回顾

美团无人配送车“魔袋20”在与私家车发生碰撞时,正在执行配送任务。据美团相关人士透露,当时无人车在辅路行驶至T字路口,正直行过马路,遇到一辆社会车辆从道路另一侧驶来,意欲右转。尽管无人车在路中紧急制动停止,但社会车辆并未能及时刹住,最终导致了这场碰撞。

争议焦点

碰撞事件发生后,车主对美团无人车的行驶行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行驶方式过于鲁莽,并未能像正常驾驶的车辆那样及时刹车避让。而美团方面则表示,他们已经按照流程报备给了,并遵从的判决结果。目前,已判定美团全责。

关于路权问题

一个关键的争议点是,美团无人车是否应该在机动车道内行驶。根据车主提供的信息,事故发生地点并非封闭测试道路,而是公共道路。关于无人车是否拥有合法的路权,成为了争议的焦点。关于无人车的保险问题也备受关注。车主质疑称,为何无人车没有像普通机动车一样上交强险。对此,美团方面表示,因为车辆被认定为非机动车,所以无法办理交强险。其他相应的保险都有上。尽管如此,关于无人配送车的保险规则目前仍然不明确。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发布的《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版虽然首次规范了无人车的保险类型、出险范围和保额等要求,但具体的保险类型和投保金额尚未对外公布。相比之下,京东的无人配送车在保险方面已经有所动作,他们与安联保险、太平洋保险等合作制定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场景的保险方案。京东还透露了他们采用云端监控记录来划分权责的解决办法。这也给解决类似纠纷提供了思路。针对这次事件技术层面的问题质疑也是众多行业人士关注的焦点无论是自动驾驶算法不足还是供应商网络底盘响应视频和指令传输技术等硬件问题都可能引发此类事故的发生。美团方面表示此次事件并非技术原因导致但对于具体的责任归属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和分析。总之这起美团无人配送车与私家车碰撞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路权管理以及保险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挑战之一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对于无人配送车的属性界定,尚存争议。若将其定义为机动车,则需经历场地与公开道路测试后,方能上路,并接受严格的产品标准、市场准入、牌照等管理流程的严格审查;若归为非机动车,则需符合国家对于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等方面的标准。

无人配送车在道路事故中的法律责任主体不明确,是当前的另一大问题。当无人配送车上路发生交通事故时,如何判定责任归属,以及由谁来承担相关的刑事、民事与行政处罚,尚待法律法规的进一步明确。

目前,无人配送车大多按照非机动车的标准行驶,最高时速限制在25km/h以内。如果在主路行驶,这样的速度显然存在安全隐患。

在《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中,无人物流车被参照非机动车进行管理。该政策以车身编码的颁发为核心,对无人配送车进行专项测试验证。通过测试的新产品将获得相应的路权。美团、京东、新石器等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无人配送上路资质的企业。

试行版政策积极创新新产品的上路通行规则,探索适用于无人配送车辆上路行驶的通行规则,并对考核通过的企业颁发车辆编码,参照非机动车规则进行路权管理。该政策主要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域开展建设,是否覆盖北京市顺义区目前尚不清楚。

早在2016年,美团、京东、阿里等就开始投入相关技术研发。如今,多家相关创业公司已经涌现,无人配送车陆续进入小批量生产和应用阶段。自2020年起,末端无人配送的头部企业已陆续去掉安全员,进入常态化运营。

根据赛博汽车在2021年4月的调研结果,阿里和京东的无人配送车已经在多个社区、高校以及公开道路上实现了去现场安全员运营。而美团的无人配送车在北京顺义公开道路尚有安全员跟车,但在首钢园区已实现去安全员运营。

京东、阿里、美团均计划今年投放几百台到上千台的无人配送车,未来三年计划投放车辆数超过万台。如果路权问题不能得到明确界定,这个充满活力的行业可能会面临发展的困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