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创投加码工业机器人 机器换人搅动百亿市场

服务机器人 2025-02-19 09:42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科创板日报》报道,机器人行业在过去两年间变得异常火热,令从事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也感到意外。这一“升温”趋势体现在融资数量及金额的大幅增加上。

星矿数据显示,2021年机器人行业的融资事件频频发生,共记录了150起融资活动。其中,珞石机器人、优艾智合、斯坦德机器人等企业吸引了超亿元的资金注入。红杉中国、顺为资本、源码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加码这一赛道。

在政策端,工信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行业的发展目标。该规划提出,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推动机器人产业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聚集地和应用新高地。

在资本涌入和政策扶持的助推下,机器人企业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我国共有372343家机器人相关企业。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机器人企业的注册数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依据应用环境的不同,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工业机器人占据了头把交椅,市场规模预计达到惊人的数字。本文将重点关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在光速中国合伙人朱嘉看来,“机器换人是长期趋势”。供需矛盾的加剧,以及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早期积累和国内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是这一趋势的根本驱动力所在。朱嘉还指出,国内需求提升和本土供应链体系的成熟都为机器人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国内工程师文化的成熟以及机器人在团队、产品、场景探索等方面的积累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虽然资本大量涌入带来了泡沫的担忧,但从产业落地和资本热度匹配度来看,工业机器人行业仍然稳健。朱嘉表示,目前产业界的订单需求非常旺盛,相关机器人厂商有很好的生存空间。元璟资本投资副总裁刘昕也表示,机器人行业的确定性较高,无论是收入规模、利润规模还是在A股上市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珞石机器人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淀,如今已在精密机床、3C、汽车等传统工业领域大放异彩。他们不仅深耕细作,将行业工艺研究透彻,形成独特的工艺解决方案,更推出了标准化的机器人应用工艺包,为各行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对行业的深入了解,他们找到了工艺在该行业的应用点,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开拓其他细分市场的潜力。如今,他们的机器人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缝制、刀具开刃、商业、医疗、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这一成果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热烈响应。

刘昕向《科创板日报》透露,无论是3C电子、汽车零部件,还是商用的配送机器人,他们都首先专注于垂直场景,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实际产品,以此建立先发优势,最终实现从1到10的跨越。

朱嘉也表示,在机器人领域,他们更看好具有市场普适性的产品或技术,如AGV等。他们强调本土化以及增量市场的重要性。

过去,业内普遍认为,机器人行业面临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尤其是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多位受访者表示,国产供应链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凭借本土化优势、服务优势以及工程师红利,国产品牌正在缩小市场份额差距。

朱嘉告诉记者,以减速器为例,以前这一供应链主要依赖海外,但现在,如绿的谐波等国内企业已经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打破了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在韩峰涛看来,机器人供应链的瓶颈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国产零部件与五年前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虽然关键核心零部件还存在差距,但机器人零部件的本土化率正在整体提升。

韩峰涛认为,本土化的存量空间巨大,如果企业能够实现本土化生产,将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拓展机器人的应用边界和功能,进入工业领域那些尚未自动化的场景,也是目前机器人厂商的重点关注方向。

珞石机器人在“刀具开刃”场景的成功应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刀具开刃工艺对精细度和灵活度要求极高,而珞石机器人已经能够在五金刀剪、自动缝制等场景下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他们甚至成功打入了刀具行业的龙头企业张小泉。

优艾智合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移动机器人技术正逐步像IT技术一样改造无数行业,不断切入、深化、推广。他们认为汽车、仓储等领域的物流自动化水平已经很高,而半导体、3C、电厂等领域的自动化条件也已经成熟,这些行业正处于移动机器人需求的爆发期。未来,新能源、生物医疗、数据机房等领域也将成为移动机器人的大市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