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下的椎板减压和椎弓根钉置入一体化手术在中国医大一院成功完成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朱悦教授团队再创辉煌,连续成功完成两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机器人辅助腰椎椎板减压手术,并置入椎弓根螺钉。经深入文献研究,此手术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将机器人技术与腰椎椎板磨削减压相结合,开启了机器人辅助脊柱磨削与置钉一体化的新纪元。
传统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主要依赖骨凿、咬骨钳等工具进行椎板切除和椎管减压,这一过程对减压范围和力度的控制极为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手感,手术风险亦随之存在,如硬膜或马尾神经损伤的可能。朱悦教授团队深谙此道,勇于创新,应用定制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完成了这两例高难度手术。该机器人融合了高速磨钻系统,并在术中借助CBCT影像完成精细的立体条块状磨削规划。
在手术过程中,朱悦教授采用独特的“区块雕刻”(Block-Sculpting)骨磨削策略(如图1所示),巧妙引导机械臂对山脊状腰椎椎板进行逐行逐层磨削。首先磨除中央区块,再逐步向两侧区块延伸。这一系统实时约束椎板磨削的边界和深度,确保整个磨削过程安全、柔顺且高效(如图2所示)。
术者借助机器人的辅助,根据置钉规划在机械臂的轴向深度约束下,利用高速磨钻建立精确的椎弓根骨性通道(如图3、图4所示)。紧接着,快速置入实心椎弓根螺钉。机械臂的高刚性和磨钻的高速结合,大大降低了骨面打滑的风险,确保了置钉操作的快速和精准。术后通过O-arm扫描验证,显示椎板磨削范围与规划完全吻合,两例12枚椎弓根螺钉均实现精准快速置入(如图5所示)。
近年来,脊柱外科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其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广泛认可。目前市面上的机器人技术大多仅限于轴向定位,使得术者在机械臂的引导下主要进行以骨道钻孔为主的外科操作,而无法进行椎板等骨结构的磨削,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椎管减压等手术中的应用。朱悦教授团队的这项创新技术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为脊柱外科手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手术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多功能脊柱外科机器人系统,这一系统是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玑实验室与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研发。这一系统的核心技术基于力与光学追踪的“主动约束”交互控制策略,使医生能够轻松地在“约束体积”内实现柔顺且高效的人机协同磨削操作。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高速磨钻是医生们最常用的动力工具。徒手操作需要丰富的经验,磨削的深度和边界难以精确控制。而这款机器人的高精度与磨钻的高效率完美结合,打破了传统手术的局限,使精准且高效的连续磨削成为可能。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款磨削减压和置钉一体化手术机器人的成功临床应用,不仅拓宽了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功能范围,更让其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一创新科技,无疑为脊柱外科手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精准、高效的手术手段,为患者的康复之路点亮了希望之光。
家用机器人
- 家用清洁机器人行业首度出台安装和服务规范
- 工业机器人六轴指标有哪些黄山供应商如何选择
- 工业机器人焊接技术论文如何选题有哪些研究方
- 盐城哪些企业急需工业机器人调试人才
- 1050立轴冲击碎石机产能如何如何更加高产zg
- 十二五我国机床业结构转型关键方向解析
- 智能制造专业后悔了
- 机器换人大势渐成
- 俄罗斯航空发动机公司正在生产中引入更多的机
- 基于FPGA EtherCAT的六自由度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设
- 机器人怎么修改盈亏数据
- 视觉导航移动机器人企业 灵动科技完成近2亿元
- 河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首次突破700亿
- 智慧无人机自动打卡上班
- 众筹排行榜 会抛媚的机器人 让猫主子乖乖听话
- 国内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品牌哪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