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VS人类智能,孰优孰劣?各有千秋!
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层出不穷,人工智能逐渐成为科技界和产业界瞩目的焦点。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谁优谁劣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热议,让人们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2016年3月,一场特殊的围棋对弈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那就是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与围棋Alpha Go之间的对战。历时6天的5场苦战后,Alpha Go以4胜1败的战果,战胜了李世石。这是人工智能在历史上战胜人类智能。那么,人工智能是否已达到“无所不能”的境地?实际上,虽然人工智能在计算能力、可靠性等方面远超人类,但仍存在大量有待突破的技术瓶颈。在诸多领域,人工智能还远远不能挑战人类智能。
事实上,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各有千秋,互有优劣。所谓人工智能, 就是根据数据建立的统计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对新的数据做出判断。它的本质还是人类设定的简单机器逻辑,核心理论体系还是基于统计学习的。它的路径是可预测的, 它的结局也是可预测的。人工智能, 说到底还得依赖人类智能。
人类智能主要来自人类的大脑,人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它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其内主要有听小区、视小区、嗅小区、语言区、躯体感觉区、躯体运动区等。人脑支配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人脑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思维记忆、学习获得、认识理解、判断推理、综合分析、语言表达、社会活动能力等。可以说,人脑“计算机”远远超过世界最强大的计算机。
以机器翻译为例,它一直被科学界公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难的课题之一。近年来,许多科学家采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提高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一些专家认为,机器翻译要达到人工翻译的水准,就必须解开大脑处理语言信息之谜。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家及未来学家周海中教授就指出,在人类尚未明了大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器翻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人工智能是模拟脑的一项主要应用,现在深度学习这种生物学简化的模型有它的优点,具有很好的数学解释性,可以在现有的计算机架构上实现,同样有瓶颈,例如计算代价高,不利于硬件实现等。尽管近年来深度学习和的出现使得这种模型在一些任务上超越人类,对于人脑可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却无能为力,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数据资源作为支撑。
随着互联网、脑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过去由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构成的二元世界,变成了现今包含数字虚拟世界的三元世界,分别对应人类智能、机器智能和人工智能,发展三元群智新理论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使命。而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世界。
由于一些传统和常规的工作正更多地转交给人工智能,表面看来人工智能似乎无所不能,大有取代人类之势。但并不为大众广泛所知的是人工智能实际上只是一个算法而已,且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也并不像人类想象的那样,拥有自主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正是这种局限性使得人工智能虽在一定应用领域表现抢眼,却并非万能。
现在的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其实还是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前就有的统计学习理论。虽然它们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但本质上还是以一种机械的方式训练出来的模型。,在新的理论体系出现之前,担心人工智能很快会达到超越人类的所谓“奇点”然后灭绝人类,可以说是杞人忧天了。
人工智能存在于人类生命之中,是人类智慧的一部分,人类智能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智能,人工智能只是其中的一种;人类应该充分利用好人工智能,使两者更好地关联, 达到更高程度的共谋共荣共生。
(作者单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学院)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