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国内测试活动将于11月7日至10日在五棵松体育中心举行
“相约北京”冰球国内测试活动即将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于11月7日至10日举行,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迈入尾声。依照疫情防控要求,此次测试赛将采取严格的闭环管理措施,观众测试暂不开放,但组委会已在观众席策划了惊喜,期待为参与者带来非凡体验。
赛事保障:
场馆内的交通与餐饮服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重要保障。为落实“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界面严管控、人员不跨区”的原则,场馆采取精细管理、精确流程、精准施策的方法,实行闭环与非闭环的分区管理,并严格执行条块结合、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策略。特别设置了防疫专员,全面进行人员培训、考核及应急演练。
关于交通服务,场馆服务副主任石威强调了三个要点:准确、快速、畅通。交通组织需做到精准,确保出发与到达时间准时、行驶路线固定、流程可控,满足防疫政策的闭环管理要求。餐饮服务方面,餐厨设备已就绪,600个用餐位置整齐划一,每个餐位之间装有防飞沫隔板。闭环内外餐饮服务空间、流线严格分离,确保符合防疫要求。
目前,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已在竞赛组织、场馆运行等30多个业务领域进行了反复模拟演练。石威表示,整体进展顺利,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到位,部分临时设施建设已收尾并达到使用标准。
闭环管理:
为确保冰球测试活动期间疫情防控无死角,五棵松体育中心运行团队实施了严格的闭环管理。在保障物资配送方面,物流领域的工作人员运用无接触配送为核心诉求,引入了物流机器人和自提柜,实现了“科技范儿”的无接触配送。
物流机器人被请入场馆,以快速响应无接触配送和自动化物流需求。在竞赛层,物流经理张帆向记者介绍了物流机器人的工作区域和流程。机器人能够在闭环内与闭环外之间待命,为集中办公区人员提供服务。它可载重30-300公斤的物品,实现无人无接触式的终端配送,自主避障、自动回充,智能规划路径,以减少人员接触。
工作人员只需将所需物品放置在物流机器人或室内智能配送设备上,机器人便会将物品带到配送设备停靠点,完成装载后自主前往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机器人会通过短信通知取货人,完成无接触式的物品配送。张帆表示,这些智能设备将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并确保安全。
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的准备工作充分展示了科技与防疫的完美结合,旨在为参与者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赛事体验。随着测试活动的临近,我们期待这场精彩纷呈的冰球盛宴的盛大开幕。在数字科技的智能护航下,五棵松体育中心的物流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革新。无接触智能配送柜成为了高效便捷的物流枢纽,让最后一公里的无接触配送成为可能。这座智能配送柜,矗立在竞赛层10号电梯前,以红色外观引人注目,它的尺寸为高214厘米、宽87厘米、厚50厘米,适应于场馆内外的防疫要求与布局设计。
张帆介绍称,该智能配送柜采用双面柜设计,能够实现存件与取件的双向操作,有效降低了存件人与取件人的直接接触。它可放置于场馆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的隔离带上,实现低风险区向高风险区的物资无接触式配送交接。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物流领域的痛点,也为场馆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想象一下,当您收到取件码后,只需前往指定地点,无需与任何人接触即可轻松取得您的物品,这一切都离不开智能配送柜的高效运作。
不仅如此,在五棵松体育中心的竞赛场馆内,科技的魅力还体现在观众体验的细节之中。荧光棒作为场馆体育展示的一大亮点,将在测试赛期间安装在3000个座位上。这些荧光棒不仅可以在观众手中挥舞,还可以挂在扶手上发出柔和的光,每个独立的荧光棒可以呈现256种颜色,为比赛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荧光棒的应用结合了无线群控技术,使得场馆内的氛围更加温馨、激情。在五棵松场馆体育展示经理白芸的操控下,荧光棒会随着音乐和灯光呈现出多重效果,为冰球比赛营造出浓厚的赛前氛围。竞赛场馆上方还安装了专业投影仪,以冰面为屏幕展示出震撼的内容,而光束灯、切割灯与荧光棒的配合更是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虽然测试赛期间没有观众,但这些科技元素依然能够营造出完美、震撼的场景,为运动员们加油鼓劲。
五棵松体育中心不仅在物流领域展现了科技的魅力,更在观众体验方面融入了科技的细节。在这里,无论是智能配送柜还是荧光棒,都是科技与体育完美结合的典范,展示了现代体育场馆的智能化、人性化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