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微软英伟达 卡位机器人视觉闭环 奥比中光面向千亿蓝海

服务机器人 2025-02-10 12:51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大模型的发展正如火如荼,那么下一个AI风口在哪里呢?

如果你关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行业峰会,你会发现微软、英伟达、谷歌、特斯拉以及国内科技大厂都在频繁提及一个词汇——具身智能。这是一个相对泛化的概念,但如果用“人形机器人”来形容,可能会更加生动。

行业趋势总是由资本市场最先感知。去年,国内资本对人形机器人概念掀起了一波热潮,今年这个概念再度爆发,多次出现集体涨停。

与过去欧美主导的产业不同,人形机器人领域,中国不仅是深度参与者,更可能是未来的引领者。例如,三花、双环、埃斯顿、奥比中光等公司,早已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近期,行业发生了一件里程碑事件:微软停产AzureKinect开发者套件(AKDK),并将其技术产品线授权转移给3D视觉感知领域的龙头企业——奥比中光。紧接着,奥比中光与微软联合打造的先进iToF3D相机FemtoBolt正式在全球范围内上线开售。作为AKDK的替代产品,FemtoBolt在深度模块和性能表现上保持一致,同时尺寸更小、画质更高、同步更精准,适用于各种3D视觉应用场景。

短短两天内,奥比中光与微软、英伟达这两大国际巨头展开深度合作,为机器人感知三维世界提供了必备的3D视觉“眼睛”。这种中外巨头的互通合作,具有深远的产业意义。

对于这次合作,可以说是实现了三方共赢。微软通过授权奥比中光使用AzureKinect技术,实现了产业协同和优势互补。近年来,微软主要聚焦在“云”业务上,并希望让Azure云计算平台具备更强的AGI能力。而奥比中光的3D视觉传感器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第一,具备专业比较优势。双方合作打造的女性系列新品能够成功接棒Kinect,不仅产品力升级,还实现了横向应用场景的拓展,帮助微软补充了3D视觉方面的能力缺失。

奥比中光与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的合作也十分重要。通过将3D相机集成到NVIDIAOmniverse生态开发平台中,奥比中光为机器人提供了“大脑”和“眼睛”,从而扩大了3D视觉在人形机器人上的产业应用。这一合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打开了市场想象空间。

从长远来看,“投资回报率”是决定全球对人形机器人产业态度的关键。以亚马逊的无人超市为例,虽然需要额外投资数百万美元用于自动化货架和收银系统,但节省了人工成本,能够在某个阶段收回成本并实现利润增长。奥比中光在机器人视觉的核心技术布局上已有领先优势,并赋能全球100多家机器人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特斯拉Optimus正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缺乏成熟的供应商,使得投资回报率变得不确定。例如,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执行器,集成了电机、控制器和传感器等核心器件,这些器件的定制成本高,规模难以扩大,成本无法降低,导致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进程步履维艰。

在3D视觉领域,奥比中光展现出卓越的规模化量产能力。该公司不仅拥有从芯片、算法到传感器的全栈式技术布局和全方位技术路线,更与微软、英伟达等巨头合作,共同实现了机器人“3D视觉硬件-开发平台-开发者生态”的视觉闭环。这一合作不仅推动了机器人视觉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更为奥比中光打开了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展望未来,一旦人形机器人的性能和价格达到市场预期,其背后的产业价值将如泉水般涌现。奥比中光有望借此良机加速提升市场份额,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并进入快速成长期。事实上,这一逻辑在动力电池和智能汽车等成熟产业中已得到验证。

那么,奥比中光究竟面向多大的增量市场呢?据浙商证券预测,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在全球市场的渗透率将有望达到保守估计的0.2%,中性估计的0.4%,甚至乐观估计的0.6%。假设早期人形机器人的售价为70万元,而在未来量产后降至约人民币14万元每台,那么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在保守估计下将达到惊人的近千亿元。在更乐观的预期下,市场规模可能突破一千四百亿元。相较于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当前规模的数十亿元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市场机遇。奥比中光已然做好了准备,公司计划搭建机器人视觉产业技术中台,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市场需求爆发。更重要的是,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机会将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作为市场上为数不多能够提供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奥比中光的成长潜力不容小觑。市场上众多科技大厂已在赛道上争相追逐成功,正如AI领域的百度、阿里等巨头一样。奥比中光的未来成长值得期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