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国人工智能新未来

服务机器人 2025-02-10 11:52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自从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在Dartmouth会议上诞生以来,随着计算机科技的进步和相关应用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趋成熟,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这个充满智慧与科技魅力的领域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的目光,他们为之倾注毕生精力,期望心中的“科技梦”早日实现。

正值中国改革开放走过四十载春秋之际,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有幸专访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郑南宁教授。他深情回顾了自己与人工智能科技相伴的岁月。

郑南宁教授感慨万分地表示,改革开放为他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他有机会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作为第一批研究生,他在西安交通大学深造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后赴日本庆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日本机器人领域蓬勃发展,尤其是第五代计算机计划中提出的计算机应拥有看图识字、理解语言、自然交流等预期目标,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科学的发展。这与美国爱德华·费根鲍姆教授的预测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早期愿景不谋而合。

到达日本的郑南宁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现代化的城市、先进的科技氛围让他备感压力与责任。他深知,自己必须努力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四年的学习让他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并进行了短期的博士后研究。之后,他回到西安交通大学,开始了长达32年的科研之路。如今,他的研究所已经成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基地,正稳步向世界一流科研机构迈进。

在郑南宁看来,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改变了科技领域的发展轨迹。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科学研究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些变化不仅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也展示了中国科技的蓬勃生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科的交融,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郑南宁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领域的研究,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认为,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需要各领域专家深入交流与合作。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也要重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某些领域,中国与国外已经并驾齐驱甚至领先;但在一些高端平台构建上仍需努力追赶。要想与国际一流水平并驾齐驱,需要科研机构和企业专注于基础研究层面的探索和实践。

郑南宁教授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人工智能未来的期待和对中国科技的自信。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为中国的科技进步而努力拼搏。传承与创新并进,古都西安借助科教优势塑造未来城市名片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古都西安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军者科大讯飞与西安市及高新区的合作签约仪式上,西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再次得到加强。对于未来的科技及人工智能发展,郑南宁有着独到的见解。

郑南宁表示,相较于其他城市如深圳、杭州和宁波等,虽然西安在经济整体发展上略逊一筹,但我们拥有独特的科教资源,这是我们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要充分利用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优势以及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学校科研成果在当地的转化力度,同时培养高校科研团队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校企资源的深度融合。

西安交通大学为了培养具有科学家素养的工程师,特别成立了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该实验班汇聚了控制、计算机科学、电子、数学等多个领域的优秀教师以及来自其他高校和知名公司的研究员,共同推进人才培养。除了日常教学,还设置了游戏设计课程、天文学、生物学等多元化知识学习,旨在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主动思考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并亲自动手实现。

郑南宁对年轻一代提出建议:“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成功取决于你的态度和坚持。结合自身的兴趣从事行业,遇到困难时不放弃,好的机遇自然会来临。”

自1956年以来,全球科学家一直追逐着“人工智能梦”。在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里,像郑南宁这样的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更广阔的科学世界。他强调:“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优势,将数据和用户资源转化为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深化其推广应用,做大做强我们自己的AI产业。”西安,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正借助科教优势,塑造着未来的城市名片。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