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帮你理财 靠谱么
进入“智能投顾”时代,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推出个性化理财新概念
近期,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推出了“机器人理财”的新概念,涵盖了P2P、基金、证券等多个领域。用户只需在APP上输入个人情况,理财模型便会自动匹配相应的投资组合,列出可购买的理财产品。这一现象标志着着我们正逐步进入“智能投顾”时代。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智能投资顾问主要帮助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产品优选和策略再平衡,将原本高净值用户才能享受的金融服务搬到了线上。传统的私人财富管理服务一直以其一对一的管家式理财咨询和专属金融服务为特点,但投资门槛往往较高。智能投顾服务的出现,不仅降低了门槛,而且将原本由人工提供的投资顾问服务自动化、产品化,一般100元即可开始投资。
经过之前P2P和股市的“教育”,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接受多元资产配置的理念。他们明白,单一的资产难以规避突如其来的风险,想要获得相对稳定、可靠的收益,就需要进行多元的资产配置。这也是智能投顾服务得以被接受的基础。目前,如京东金融、蚂蚁聚宝、微众银行等已经开始布局智能投顾服务,国内多家P2P平台也在积极行动。
智能投顾的投资逻辑首先是基于大数据搭建金融模型并不断优化,根据用户的收益和风险偏好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方案。陈生强告诉记者,在财富管理领域,京东金融正通过打造量化投资平台、智能机器人投资顾问平台等,为用户做长期资产配置方面的服务。
智能投顾追求的是“最优组合”而非单纯的高收益。所谓“最优解”就是在用户的风险承受范围内给出资产配置的最优解,这需要平衡风险和收益。智能投顾还需要具备根据市场变化实时调整资产组合的能力。当经济数据或资产表现数据发生明显变化时,智能投顾系统会发起调整资产配置的请求,并拟合出新的收益曲线,让用户决定是否要更改配置。
目前国内智能投顾行业尚在萌芽期,虽然理财机器人已经具备了在瞬间帮助上百万投资者做出最优资产配置的能力,但对于真正的人工智能理财而言,这仅仅是起点。未来的智能理财还需要将风险性、流动性和收益性都纳入到机器人的“思维”中。
记者实测发现,如京东金融App的评估问卷会详细询问用户的年龄、投资本金、投资期限、最大能承受的损失风险等,然后给出细致的投资建议。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智能投顾的投资建议非常具体,但最终的投资决策仍需投资者自行承担风险。
智能投顾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投顾将会在未来的财富管理领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理财投资之道,恰似走钢丝——寻求高收益与低风险的平衡。对于那些既渴望高额投资收益,又不愿承受较大风险的投资人来说,这是一场精妙而微妙的平衡术。他们希望自己的投资风险小于市场整体风险,在资产配置中寻求风险对冲的良策。
在此,我们为您提供四种投资选择——“最赚钱、最流行、最懂你、最像你”。其中,“最赚钱”的选择,或许能为您带来最高收益。想象一下,您的资金在这样一个组合中如行云流水,灵动而有力。
而在“一账通”中,最多用户选择的组合即是“最流行”的投资方向。“最懂你”的组合,则是基于用户大数据,为您量身打造的产品推荐。至于“最像你”的选择,则是与您的风险偏好相吻合的投资人选择的产品方向。
以“最赚钱”为例,我们的产品组合建议为:25%投资活期理财类,让资金随时准备出击;20%投资固定收益产品,稳定收益如日中天;15%投资债券,稳健前行;而40%则投资权益类产品,寻求更高的收益可能。
背靠平安集团的强大优势背后,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财富健康体检”功能虽然全面了解您的财务状况,但资产配置比重有些集中,建议40%的资金投资权益类产品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集中。
市场观察发现,目前的智能投顾市场尚不成熟。许多APP虽然宣称是“智能投顾”,但产品种类较少,资产配置的品类也相对有限。大多数“智能投顾”APP还停留在为用户提供简单的资产配置阶段,只是在流动性和收益之间进行智能调节,以提高用户的理财效率。
零壹财经发布的《一站式互联网理财研究报告》指出,智能投顾目前面临诸多挑战:对用户本身的刻画存在困难;基础产品不够丰富,真正有效的资产配置模型不易开发;产品获取渠道不畅通,购买跨品类产品的技术成本较高。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相信智能投顾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