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高地,上海将发挥头雁效
但这显然还远远不够。
用上海市副市长吴清的话来说,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国家交给上海的重要任务,上海为下一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做了不少规划,将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从产业布局、技术攻关、应用示范、生态营造等方面发力。
而规划的主线,就是“增强创新策源能力”。
先发优势
根据今年3月下旬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下称“上海科改‘25条’”),上海突出了三个“一”,其中的“一条政策主线”就是以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为主线,把握科技创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发展阶段新特征,着力打造理论新突破、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创新策源地。
从概念来理解,“策源”指的是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从无到有”。
要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既需要合理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也需要人才、机构、技术、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管理等多方面创新资源的集聚,还需要各类活动、平台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从而催生、孵化和激发重大的科技发明与未来产业。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延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策源”意味着要让创新成为人工智能研究、技术以及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和引擎。,第一要务就是要加强基础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基础研究要面向未来十年甚至更远,提早布局、厚积薄发。
除此之外,打造创新策源高地的核心还在于人才。“任何创新最终表现出的都是人才的创新,所以要加强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基础研究的高端人才。”王延峰提出,人工智能是无国界的、全球化的变革性技术,不管当前面临怎么样的挑战,都要持续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事实上,打造人工智能的创新策源高地,上海是有基础的。不管是产业集聚,还是平台布局,上海已集结了不少先发优势。
据官方统计,上海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00余家,居全国前列,“头雁引领效益”得以发挥。产业集聚之外,微软-仪电创新平台、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一批基础研发平台也已启动,亚马逊、BAT、科大讯飞等一批行业创新中心和AI实验室纷纷落沪。
今年5月,国家启动建设了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试图打造一批示范项目,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示范带动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之所以选择上海作为第一个先导区,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朱秀梅曾表示,主要是基于上海产业门类齐全,的资源优势,初步成规模的智慧应用基础,和产学研、人才优势四个方面的优势。
以上海交大的计算机专业为例。王延峰说“十几年前培养的学生,现在不少已在人工智能创业领域成了执牛耳者。”
今年5月,在业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上海本土企业依图,宣布推出其首款云端AI芯片。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就是人工智能创业圈里的“交大帮”的一分子。
2002年,林晨曦为交大夺得了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的首个冠军,并打破了亚洲零纪录;2005年,他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12年,他与朱珑一起回到国内联合创立依图,开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林晨曦曾表示“处在这样一个大国,你可以不断发现一些世界级的命题,然后你想去解答。”
思岚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士凯同样是“交大帮”。11年前从交大毕业的陈士凯,在2013年创办了这家基于激光雷达和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公司,目标是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解决方案。
他告诉第一财经,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发展必然集中在发达城市,上海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科技及产业基础,也拥有人才发掘和培育的基矗
上海的国际化氛围还吸引了大量的“海龟”。把总部从硅谷搬到上海的禾赛科技是3D传感器(激光雷达)制造商,即汽车的“眼睛”。禾赛科技CEO李一帆说,当初回国看重的就是上海对于人工智能的政策支持和创业资源。
去年12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首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这也让AI创业者们看到了更多本土机遇。
于18年前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小i机器人,专注于认知智能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袁辉表示,基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小i机器人已经形成了面向企业服务、金融、政务等多个行业的解决方案,也通过开放平台赋能数十万开发者,推动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热门领域和冷板凳
在王延峰看来,和即将在上海举办的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样,企业、平台和活动的集聚都为上海人工智能的创新策源提供了动力,汇聚了人气。
但人气之余,在基础研究方面,还要有“在热门领域坐冷板凳”的思想准备,以及“把冷板凳坐热”的耐心和毅力。
“放在中国的环境里来看,上海的确具有基础研究的优势,但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整体的基础研究还是相对弱的。”王延峰提出,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策源依赖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需要“十年磨一剑”。
在他看来,国内在AI通用芯片的基础研究以及开源平台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短板,“目前的几大开源社区都是国外的,中国还没有”。
在6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张旭表示,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竞争力还是来自基础研究和创新。为此,去年科技部发布了首批人工智能2030的重大科技项目,目前已有两个项目开始运行。,科技部还支持了5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为什么支持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就是让我们大企业能够把人工智能的资源特别是数据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朱秀梅也在发布会上表示,期待上海能够在制度先行探索、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先行先试、核心技术的先行突破以及实现国际合作领先水平四个方面实现先导。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