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ABB 机器人中国总裁李刚 20 年老兵看中国智造下的黄金时代
当ABB集团中国区总裁李刚面对面地传达信息时,即使在习惯于听到创投圈夸大其词的耳朵里,也让人产生了几分震动。他分享的是早在2013年,他与跨国工业机器人集团ABB共同预见到的趋势——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即将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说实话,听到这里,我和大家一样有些许的惊讶。机器人市场的崛起在公众眼中似乎只是近两年的事情,但ABB已经对这个趋势有了坚定不移的预判。但随后,他详细介绍了ABB在中国各个涉及民生的行业——电力、工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市场覆盖程度,并分享了自己在这个行业二十多年的丰富经验。这让人们不得不相信这家公司的长远眼光和发现市场机会的独到之处,也使我对眼前的这位嘉宾产生了更多的敬意。
李刚分享的信息中,有一个关键词贯穿始终——那就是ABB的全球业务情况。回溯到1974年,世界上第一台电驱动的工业机器人正是在ABB诞生的。从那时起,ABB通过高度发达的工业自动化价值链,将应用拓展到电力、工业、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各个领域。从发电端到用电端,从自然资源的开采到产品的完成,ABB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全价值链机器人技术提供商,ABB涵盖了从研发、生产、工程、系统集成到最后端售后服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ABB不仅提供工厂生产线的自动化产品,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完整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并且拥有几百家合作伙伴在不同的生产工艺中提供响应和优化。李刚作为ABB机器人的中国区总裁,自然对这个市场有着深厚的情感。他见证了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从五人起步到2017年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发展历程。
谈到中国的机器人市场,李刚用“最大”和“发展最快”来总结。他回忆起自己在2012年预测中国机器人时代到来的情景时,仍然满怀激情。他认为创新与本地化是ABB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基石。针对各行业的需求,ABB不断创新,开发不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针对电子消费品行业的火爆发展,ABB提前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力并开发了一系列的小型机器人来满足市场需求。ABB还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开发产品,如码头的搬运机器人等。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ABB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团队和九大应用中心。
谈及工业4.0自动化时代ABB的角色时,李刚表示在现有的国情下,投资需要有效率。他认为在追求生产线智能化和高效化的应该让生产线更智能更有效。同时他还坚信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将创造出更多的应用场景。通过与初创企业的合作,ABB将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新物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的ABB革新之路
随着ABB公布的最新数据,揭示了其在转型与收购的道路上实现显著增长。在二季度,ABB的订单额实现了8%的增长(按美元计价增长更为显著,达14%)。不仅如此,其四大事业部的订单额也均呈现同比增长态势,其中基础订单(价值低于或等于1500万美元的订单)增长了惊人的9%(美元计价增长仍为14%)。在全球的业务布局中,三大业务区域也实现了全面的增长。自ABB于2014年开始实施的“新阶段”战略以来,公司始终聚焦于三大领域:盈利增长、坚决执行以及业务主导的跨部门合作。ABB正以其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和定制自动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全面的自动化改造。更值得一提的是,ABB已将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和行业经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融入其中,以此将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向新的高峰,共同构建高效互联的未来智能工厂。
作为老牌工业巨头,ABB正在积极寻找下一阶段的发展重心。其全价值链解决方案也将越来越多地融入数字化解决方案。对此,ABB中国区负责人李刚详细介绍了公司对AI研发的投入情况,特别是在图像识别方面的进展。他描绘了一个令人期待的场景——未来的机器人可以自我学习并进行操作经验的传承。想象一下,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机器人可以为新来的机器人进行操作的培训,无需依赖应用工程师编程。焊接机器人也能通过自我学习和优化设置,实现更为高效的焊接操作。未来,每个工业机器人都将能够共享数据、彼此学习,优化应用场景。
ABB在中国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响应本地化需求的能力以及定制化产品的开发能力。无论是积极创新还是灵活适应本地化需求,ABB始终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高目标。李刚对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简称AI-WIN)寄予厚望。他认为,随着计算能力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AI与机器人的结合将开辟新的应用领域。他期待更多的创业公司能够与ABB合作,共同解决AI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问题。在此赛事中,他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优秀经验和应用场景展示,共同推动AI市场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