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VR游戏开发现状 我们落后了吗
上周五,创业大街举行了一场以VR游戏为主题的开发者论坛。在这个热闹非凡的日子里,不大的咖啡厅里挤满了参与者,这是当天中国众多VR集会中的一个缩影。如今,创业与VR似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最富有活力的组合。当嘉宾问及现场有多少从事VR游戏开发的人时,真正举手示意的人却寥寥无几。虽然参与者构成受到时间地点等多种因素影响,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VR游戏的现状:观者众多,但真正投入其中的开发者似乎并不多。
这场论坛上的气氛令人既兴奋又疑惑。投资者、玩家、媒体都热切关注着VR游戏的发展前景,但主角们却迟迟未能现身。究竟是国内火热的VR游戏概念隐藏着太多的泡沫,还是中国开发者的投入力度不足呢?针对这两个问题,电科技采访了若干国内外游戏开发团队及其他相关从业者。从他们的反馈来看,国内外VR游戏开发环境存在差异,但可以确定的是,游戏内容将是VR推广中的关键。
自从Oculus第一次引领VR热潮以来,国内外都涌现出大量的VR创业团队。国内团队在硬件领域的投入明显较多。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大部分与VR相关的投资都集中在硬件层面,而专注于内容生产的团队仅占15%。这一比例中还包括了以平台业务为主的公司,因此真实比例还要更低。与此相比,美国则有许多专注于VR内容研发的团队。全球范围内,VR游戏开发都处于一个较高的热度。
国内硬件企业在内容策略上的缺失可能会在未来造成巨大的挑战。一旦内容市场成熟起来,缺乏足够清晰的内容策略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生存困难。幸运的是,国内资本已经开始向内容方向倾斜,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内容的重要性并开始布局。例如大朋VR和暴风的策略调整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这预示着VR游戏的需求和前景是巨大的,机会对于国内外团队都是均等的。国内团队在冒险指数上似乎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除了冒险精神外,造成国内VR游戏开发现状差异的原因还包括硬件市场环境以及所谓的“基因问题”。中国大陆原生VR硬件品牌主要以移动设备为主,包括手机盒子和一体机等。国际头显如PS VR和Oculus尚未正式在中国发售,这使得国内开发者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障碍。另外在游戏市场上,虽然国内开发者在手游领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但在PC和主机游戏方面并不占优势。“基因问题”在VR时代依然发挥作用。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开发者也在积极寻找突破点,如北京互联星梦CEO张毅所言,国内团队在移动端VR游戏开发上具有优势。这也导致国内和海外开发者分别形成了移动端和PC/主机端的开发势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国外开发者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看到中国消费者的热情和巨大的市场前景是推动他们进军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资本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一些专注于VR领域的投资基金正在引进海外VR游戏项目以推动国内VR游戏的发展最终VR游戏会在PC/主机市场还是移动端的VR游戏将占得先机目前还很难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哪种平台都将为游戏开发者带来巨大的机会和挑战对于想要涉足这个领域的创业者来说现在是时候把握机遇冒险一试了。业内普遍认为,VR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移动化,虽然前景光明,但过程中潜藏的挑战亦不可忽视,究竟这个过程会持续多久,无人能够准确预测。近日,在业界的一次沙龙活动中,暴风魔镜游戏开放及业务拓展总监梁文静透露,尽管在移动端VR游戏的开发上已有诸多进展,但部分新兴团队在核心技能方面仍有待提升。三七互娱的创始人李逸飞指出,在高科技领域,北美团队展现出的创造力似乎超越了国内团队。某些在中国从事开发的外国工程师还表示,国内游戏开发团队间的沟通不够开放,甚至因此导致了一些项目的中途夭折。
在深入交流中,电科技发现行业热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平台、IP、资本等关键词上。结合当前国内VR游戏市场的热议和躁动情绪,似乎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因素。但另一方面,当前VR游戏内容的稀缺似乎是一件幸事。试想如果VR游戏数量一夜之间爆发式增长,可能会对整个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我们不愿看到类似雅达利事件在VR领域重演。令人欣慰的是,国内市场上仍有许多用心制作的团队,他们凭借诚意为VR游戏质量把关。
情怀与利益之间的权衡是全球游戏市场中的常态。在适应市场的同时为玩家带来极致体验,是所有VR游戏开发者不受地域和平台限制的共同目标。尽管在起步阶段存在差异,但海内外VR游戏市场最终能否各自绽放独特光彩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VR游戏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娱乐生活,又将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