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得主:面对人工智能,人类要更加成熟,
11月1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进行到第三天,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作为热门议题反复出现。在上午举行的第二场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论坛人工智能会议上,主要研究通用机器人的上海交通大学青年科学家卢策吾,向线上多位顶尖科学家请教人工智能的发展图景,引发热烈讨论。
关于是否应该研究具有多种用途的通用机器人,1994年图灵奖得主拉吉雷迪直言“我们不应该去搞多用途开发。”他认为,每个科学家各有所长,将自己的领域专精化,再将各自的研究成果结合在一起,就会自然形成多功能机器人。
“我的观点正好相反。”比雷迪晚一年获得图灵奖的曼纽尔布鲁姆说,“我倒是很喜欢这样一个多功能的智能代理。”他介绍,神经科学家已经提出一种认知神经科学模型,将人的大脑比作一个舞台,台上有各种演员,台下有许多观众。当台上的某个演员提出一个问题,台下的观众当中,如果有一个人知道答案,就会走上舞台来回答问题,再引发其他观众作出回应。布鲁姆“神经科学的舞台模型是一条人工智能可以探索的道路,也就是说既要有特殊用途的人工智能,又要开发通用的人工智能。”
雷迪听后表示,他理解这一层面的意思,但他认为,这个研究方向不可操之过急。“很多人说,我们要造一个可以代替人的人工智能机器,但我觉得机器不应该去取代人。”的确,当今人工智能是非常开放的空间,能开发出的产品无穷无荆雷迪说,我们应该专注研究如何增强人的能力,研究人如何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将工作做得更好,而不只是增强人工智能的能力。雷迪提醒,科学家要明白什么才是根本“每次说到人工智能要代替人,大家都吓坏了,以为人类会沦为机器的奴隶,这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
随后,2015年图灵奖得主马丁赫尔曼也发表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准确性、便捷性、自动化等等性能层面的问题,都不是人工智能发展中最重要的方向。最重要的点在于,是人在打造技术,是人拥有技术。赫尔曼说,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社会发展、伦理发展都需要跟上它的节奏,“不是说我们需要多少法律法规的监管,而是说我们需要认识到,作为一个物种,人类要更加成熟,才不会自我毁灭。”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