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晖:缩小中美差距,逐步掌握人工智能发展主

服务机器人 2021-05-31 09:44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进入并影响人们的工作与日常生活,并将作为一种新的通用技术给经济发展和创新产生更大影响。中美两国正居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前茅。

近期,加拿大的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IGI)发布特别报告《人工智能芯片之争中国在科技大战中遭遇的挑战》(以下简称“该报告”)。该报告在人工智能发展范式的基础上,对比了中美人工智能发展路径的差异,重点评估了美国前所未有的技术出口限制给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该报告认为,美国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则迅速追赶,但中国若要真正威胁到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结论实际上针对美国所宣称的“中国即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领导者”的说法是否成立给出了答案。包括该结论在内的报告的许多观点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都有重要启发价值。

特色路径支撑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该报告提出,美国人工智能发展源于学术界的兴趣,起于国防部(特别是DARPA)、斯坦福大学等高校院所和众多私营企业网络化创新的不断推动,这种模式促进了投资、组织和基于经验的专业人工智能技能的快速扩展,而这种非正式的、灵活的、不受约束的创新方法,促进了通过知识网络的技术传播,以及各类想法间的激烈竞争,使得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具有了弹性。

该报告认为,中国是人工智能的后起之秀,发展路径与美国不同。最初,国家自科基金和863计划等推动了中国的人工智能学术研究。而当前有三股重要动力源一是研究机构、大学和国有企业;二是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联想等中国数字平台领导者;三是众多开发、实施或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包括很多初创企业及独角兽企业。

如该报告所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应用成为其中的重要支撑与有力承载。据统计,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应用层,占比近80%,主要是生产人工智能应用终端和提供人工智能应用行业解决方案的企业。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与美国不同,除了起步时间、研发基础等方面的差别外,也是因为我国有着独特的基础条件。简单来看,如果将算力、算法、算据看做人工智能成功发展的三大要素,则中国在数据方面有着最为突出的优势。凭借着众多的人口、机构和复杂的应用场景,以及近年来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发展奠定的基础,我国有大量的数据可供训练人工与系统使用,这也成为了吸引众多国外人工智能企业来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阿里巴巴、等企业,不仅拥有丰富的应用和数据资源,还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投入巨资,在全球招聘顶级人才,从而带领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场上脱颖而出。无论是产业整体,还是龙头企业等方面的进步,都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无可争议的成就。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与美国仍存在明显差距

该报告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学术研究与行业发展间的联系仍十分有限,存在着多重难以很快消除的脱节。整体来看,对基础技术、尖端技术的关注不足,且其中很多精力又花在增加专利数量上,但这些专利的可用度并不高。借助与美国人工智能创新系统的深度集成,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多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占领应用市场上,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投入少,在基础技术方面严重依赖国外技术。

该报告的这些看法具有一定道理。

事实上,信息技术产业一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某一个领域,第一名和第二名虽然仅一个位次的区别,但二者的差距往往很大。过去的操作系统、CPU,现在、人工智能,很多领域都是如此,并且不限于国家或企业。当前的中美人工智能也表现出同样的态势。虽然全球公认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人工智能大国,但如果详细对比主要数据,无论是人工智能企业数量、龙头企业数量、专业人才数量,还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机构数量与投融资规模,亦或高引用论文数、重要开源软件牵头数,我国与美国相比,都不只是一个、两个身位的差距。所以我们经常说,在认识到我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必须冷静、冷静、再冷静,看到我们与最先进水平间的阶段差距。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产生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发展阶段的原因,我国的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比美国起步晚得多,虽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人工智能研究,但与产业界的知识交流仍然有限,这不利于人工智能核心基础技术的研发创新。有创新基础的原因,美国的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谷歌等企业,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积累了几十年,才能够在当前阶段厚积薄发;我国很多企业甚至高校院所的创新,只是基于开源软件的参数调优,自然难以相比较。,总想实现跨越发展,偏于追求商业成功,创新体系存在短板,以及本就不多的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在数以千计的企业中分散,都不利于我国人工智能的创新升级发展。

图1 美国减少对中国公民的出口许可证

(来源Gavekal. Reproduced ith permission)

知弱而图强,知不足而奋进。有差距不怕,如何正视差距,找准短板,确定科学有效的路径与方法,奋力赶上,是应用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后,我国要做大做强人工智能所必须思考的。

深耕核心基础领域是赢得人工智能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人工智能是有着专业技术门槛的领域。若仅将开源软件作为一件工具,调整下参数,获得更好的结果,并不是太难的事,但也很难取得颠覆性、突破性的进展。但若要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赢得主动权乃至主导权,就必须下真功夫,特别是在核心基础领域要有真正的突破,AI芯片就是其中的代表。

图2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与中国集成电路生产趋势

(来源IC insights )

该报告认为,发展强大的国内AI芯片产业是中国面临的最直接、最困难的挑战。虽然中国企业习惯于从全球半导体领军企业(都是美国企业)处购买必要的AI芯片,但中美技术战的升温使中国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美国技术限制,美国正在减缓中国作为AI芯片竞争对手的速度,中国努力确保AI芯片安全可控和持续供应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高端芯片研发生产方面,中国一直落后于美国。随着人工智能热潮涌现,以AI芯片为载体的计算力成为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在AI芯片领域,国际科技巨头芯片已基本构建产业生态,而中国尚未掌握核心技术,难以与巨头抗衡。但近年来,美国政府对保护高端芯片技术,以及AI芯片技术一直相当警惕,且设立了越来越高的技术壁垒,给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但,也必须注意到近几年的另一现象。那就是,随着AI芯片受到重视,研发制造AI芯片似乎成为了风口。大大小小的企业无视芯片的设计、制造、封测等链条的艰难,前赴后继投身于此,并且往往很快就能端出“重磅成果”。这一局面,不科学、不现实,不利于良好发展氛围的营造和创新资源的集中使用,更不利于我国AI芯片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板凳须坐十年冷。任何重要领域莫不如此。如果我国要赢得人工智能发展主动权(而这是毋庸置疑的),那就不光要有资金、有决心、有口号,不能任由“噱头”、“李鬼”、“狗肉”乱喊乱窜乱卖,而必须确定要攻关的核心基础领域,在遵循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规律的基础上,定下方向、路径,学习竹子生长的先扎根、猛扎根精神,打牢基础,方能成就未来的拔地而起、快速成长。

专家介绍

安晖

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产业联盟秘书长。

专门从事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与政策规划等方面研究工作,对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有深入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和《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多部规划、政策的起草。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多个部委及多个地方政府委托的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在《新华文摘》等专业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数字经济新时代 再起航》、译著《云经济学》等。

来源 | 知识自动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