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工智能的导航新样本
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会场,上海世博中心巍然矗立着一幅巨大的《智会世图》。这幅作品巧妙地融合了艺术与增强现实技术,展现了人工智能发展史的壮丽画卷,引领人们回顾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辉煌历程。这场九月的盛会已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
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步伐加快,上海的人工智能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产业规模实现倍增,一个世界级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坚实地迈出步伐。此刻的上海,正承载着国家级的先行示范项目,率先探索健康发展的新机制和新路径,吸引着一流的创新资源。人工智能的“上海方案”已经呼之欲出。
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上,一项重要的决定通过了《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该条例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无疑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表示,这是上海继《上海市数据条例》后的又一部数字经济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将有力支撑上海全面数字化转型,助力上海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创新的氛围。“头雁”效应在这里显现,基础研究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引航灯。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设施,为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OpenXLab浦源”人工智能开源开放体系,实现了不同代码库的统一接口,从模型训练、部署到推理无缝衔接,真正打通了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应用的试水场景也是创新的重要领域。上海采用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上海积极推行“需求引领、应用先行”的发展模式,鼓励AI最新成果率先在这里“试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使得上海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在机器人应用领域,上海积极推动AI与智慧交通、生命健康等场景创新,试点无人驾驶轨道交通、智能车站、远程医疗等多种应用场景。目前,上海已形成以浦东张江、徐汇滨江为引领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一个世界级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已经初步成型。
上海正在以独特的姿态,深入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实践,从政策扶持到产业落地,上海始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在这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里,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为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大的动力。上海探路人工智能前沿,塑造“一流创新生态”
上海,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先行城市,一直在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产业变革。早在三年前,上海就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并致力于将其打造为“第一城”。
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浓厚的科技氛围和澎湃的发展活力。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发布,为人工智能产业在上海的发展保驾护航,形成了完善的政策体系。即将实施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更是上海在人工智能立法方面的积极探索,为国家层面的立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与立法工作的张震表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日新月异,通过负面清单、分级治理等方式,明确“不可为”的范围,可以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各类主体大胆创新。针对算力成本问题,条例强调推动公共算力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利用,确保中小企业能享受到普惠的算力服务。
而在此之前,上海已经在人工智能政策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杆性的探索和尝试。起草省级地方性法规、编制地方人工智能五年规划、建设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实施算法创新行动计划以及持续更新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每一个举措都彰显了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决心与实力。
不仅如此,上海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浦东新区的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揭牌三年来,在数据交易所落地、跨境数字新型关口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新技术落地的过程中,监管和研究同样不可或缺。上海市的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工作已融入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体系,并受到科技部的重点关注,成为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与的重点工作之一。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用“开放”、“包容”、“创新”三个词来描绘上海人工智能高地的建设路径。他的愿景是全力打造上海人工智能的“一流创新生态”,为全世界的人工智能发展贡献“上海方案”。这样的魄力与决心,让人对上海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