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上的人工智能已超越人脑 未来如何研发
黄大庆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控遥测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同时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航空基金评审专家。身为中小型无人机先进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航空基金、国防预研和973子项目等。本次讨论中,黄教授的主题聚焦于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的融合。
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的结合,实际上展现了一个智能化趋势的必然结果。无人机,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重要应用载体,正在逐渐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黄教授指出,人工智能的定义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理解范畴,不再仅仅是人的智能赋予机器那么简单。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单一个体智慧的界限,融入了整个人类的智慧与知识。人工智能具有遗传和记忆能力,而人类则没有。人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和积累经验,而机器则能迅速学习并不断进步。
谈及人工智能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黄教授详细阐述了感知、思维、行为等要素在无人机中的体现。传感器是无人机的感知器官,计算机则负责思维与计算。无人机的行为则是通过舵机和舵面来实现的。大数据在无人机中的应用也至关重要,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找出其内在规律,为无人机的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持。
黄教授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在无人机上的运用体现了多CPU协同工作的优势。人类只有一个主要的CPU(大脑)和一些协处理功能,而无人机则拥有多个CPU,分布在不同的系统中。这使得无人机能够同时进行多项任务,处理复杂的情况。
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看,人类由各种系统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肝为主的心血管系统、肺为主的呼吸系统等。而在无人机中,硬件相当于人类的身体系统,软件则相当于人的精神系统。无人机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传感器、大脑(硬件+软件)以及舵机舵面。计算机通过硬件和软件进行总线控制,将传感器的信息分配到各个舵机中,实现精准控制。
随着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软件都在不断进步。人类的硬件(身体)并没有改变,但知识和技术却在爆炸式增长。相比之下,机器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从单个CPU到多个CPU,从固定的软件到具有学习功能的软件,机器正在不断进化和发展。
黄教授认为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的结合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人工智能正在引领科技发展的方向,而无人机则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探索社会形态的新维度:无人机的未来展望
从广义的角度看,无人机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机器人,而狭义地讲,它是机上无人的飞行器。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时,我们谈论的是自动驾驶、自动控制、分布式处理、自动起降和返航等功能,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实现的技术里程碑。
当前无人机领域的探索正朝着更前沿的方向迈进。自适应、自诊断、自决策、重规划等技术的研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光电目标定位、目标跟踪、速度测量和空中摄影测量等技术,已经超越了人类视觉的局限,使得无人机在侦察和打击任务中能够自动识别、自动打击目标。
当我们谈论无人机的未来人工智能时,我们谈论的是将其自动化程度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这个未来,没有无法控制的对象,只有测量不准确的目标。自动控制的专家们坚信,只要测量准确,就能实现精准控制。测量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各个测量单元的智能化也已经成为研发的重点。现在的测量单元都配备了单片类的CPU,这些CPU越来越强大,能够相互之间进行软件协调。
从这个角度看,无人机所形成的社会形态是由一个中央控制节点完成的,同时有多个副中心和众多需要控制的目标。就像一个控制中心控制着多架无人机,每个控制中心都有各自的测量单元来完成任务,然后再将信息反馈给中央节点。这种形态类似于人类社会的条块分割,但未来的无人机社会形态将超越这种结构。
那么,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受到自然界的启发,发现动物世界的协同能力远超人类。例如,鱼群的游动和鸟群的飞行,它们之间的协同不会引发危险。这给无人机协同提供了灵感。蜂群无人机的概念被提出并受到重视。如果要实现多个无人机的协同,四大技术必须得到突破:规划、协同、通讯和感知。
为了实现蜂群无人机的协同,我们需要从物理层开始,增强操作系统的智能协同能力。现在的协同方式如同人类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但在蜂群无人机中,我们需要从底层就开始实现协同。
未来的研发将朝着认知和创新的方向发展,但情感和哲学等与人类社会和生存密切相关的领域,我们希望不要超越人类的掌控。因为那些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对人类自身价值观和的考验。
家用机器人
- 无人机上的人工智能已超越人脑 未来如何研发
- 工业机器人编程是什么如何掌握核心技巧
- 郑州科技学院向市民开放 观花赏景看智能机器人
- ABB机器人用实力捍卫行业地位 突破技术疆界 开拓
- 未来汽车工厂探析 人类与机器人并肩协作
- 2021数字医药创新峰会顺利召开
- 青岛市发布工业互联网四新领航 能级跃升三年行
- 推进中国智造 企业应将强基落到实处
- 盘点2014年国内外著名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生产企业
- ABB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事业部荣获2022全国工人先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融合 方可开启具身
-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上海成立生态
- 2025年机器人团体技术标准革新引领行业新篇章的
- 拿下多个全球首创 国产系艾利特推出世界最大负
- 智能出行趋势报告2025年技术革新与行业核心方向
- 先进AOI研制商神州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携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