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时代到来,很多工作会被取代:想自
这是 “ 弘禾师兄 ” 的第 61 期分享
古语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如今选择职业,除了原有的判断标准,一定要再加入一个更重要的条件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我去银行办理业务。
由于工作需要,我会经常去银行办理业务,这些年,银行的服务以肉眼可见的方式进行着巨大的变化。
你可以回想一下,在若干年前,你要是想办理业务,还要领号排队到人工窗口,效率低下。
短的几年,大量的银行基础业务,比如办卡,办证等,大部分能在银行的机器办理,而更多的业务,也变成了线上自主操作。
这样的结果就是,大量的银行基础职员,要么转型、要么被下岗。
要知道,在十多年前,能在银行上班,被人们认为是铁饭碗,可是值得向别人炫耀的一件事。
如今呢,相信很多银行基层员工已经有如何转型的焦虑。
职业的风光和焦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也许只有一步之遥。
所以每当有人探讨到如何选择职业的时候,我就建议说你的职业选择,除了眼前热门职业外,从长远来看,一定要选择不可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呢?
想要在新时代选择工作,就要看那些工作是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哪些是不容易被替代的。
判断干什么容易被淘汰,你可以使用“五秒钟原则”进行判断。
“五秒钟准则”指一个工作,你如果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作出相应决定。那这项工作就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1、无需有天赋,没有工作门槛,经由简单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比如打字员,文字校对,客服等,已经有一些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2、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只是熟练工作,每天上班无需过脑;
比如HR的筛选简历,薪酬绩效计算发放,简单重复工作。
3、活动范围小,不问天下事。
比如前面提到的银行业务员,前台等一些工作,每天只是坐在办公室的小格子里面,工作简单枯燥。
因为以上这些职业,工作内容较为机械,可以很容易被人工智能程序“编码”,进行快速批量处理。
现在遇到有类似特征的工作岗位,选择入行的时候要慎之又慎。
那什么工作不容易被淘汰呢?
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做了一项分析,归纳出各个行业容易被冲击的比例。我出,不容易受到冲击的行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的工作;
比如医疗护理,心理医生,社区服务,保姆等,这些工作需要人心的关怀,人工智能无法过多介入。
2、有高级创意和审美能力的工作。
比如高级的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等,创造性较强的工作。
3、需要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工作;
类似企业公关,企业管理,线下销售等工作,这些都要与人交往与人沟通,随机应变,替代率会非常的低。
简单说就是工作中,如果事情的变化比较大,随机性比较强,需要较为复杂的逻辑进行判断,人工智能在短期内无法超越。
如何自救?
1、让自己变成稀缺品。
即使再容易被替代的行业,也需要有人管理。
比如银行中,有普通营业员,也会有高端的管理者。如果你能在人工智能爆发之前,做到行业的高层水平,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
2、找到新领域
新的技术往往带来新的职位,能够学会相关技能,或进入相关行业,会更有机会存活下来。
比如人工智能设备推广员,人工智能程序员,驾驶员等,这些都是新兴的职位。
3、让自己的工作和人工智能结合
让一个普通的行业,与人工智能结合,创造出新的功能。
比如电话销售,你可以学会控制人工智能,让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的话
纵观历史,过去的工业革命,只是用机器替代人工劳动力,没有侵入需要动脑的工作。而现在的“人工智能”革命,已经开始慢慢冲击人类引以为豪的大脑思维。
这不是危言耸听,当电商平台刚刚出现的时候,线下商户也没有意识到会被冲击。智能手机出现的时候,电视台的人谁会想到,未来它会让有线电视收视率大幅下降。
时代的进步,实际关乎你我。如果你再做冷眼的旁观者,总有一天会被类似人工智能一样的新技术,冲倒在沙滩上。
END
本文作者弘禾师兄,稷下百家教育创始人兼CEO,一个努力奋斗的创业者。
稷下百家,专注知识内容生产,致力于以"生产优质内容,伴你终身成长"为己任,坚信优质内容能帮助你成长,坚信成长即财富。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