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 这五件事你需要知道
在当今世界,机器人无疑成为了众多话题的焦点。媒体眼中的机器人形象多变,时而作为我们打扫房间、送披萨的忠实仆人,时而又被描绘成偷走我们工作、意图统治世界的恶魔。
自诞生以来,机器人概念因其100多年来在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的广泛宣传,始终充满争议。如今,全球机器人数量超过8600万台,机器人产业更被视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我们不禁好奇,如果机器人数量激增,世界将会怎样?
我们应该接受机器人还是拒绝机器人?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机器人。自动吸尘器和自动点餐机是新型机器人吗,还是只是属于不断扩展的物联网概念?
回顾机器人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五大关键预测值得关注:
一、机器人设计将克服恐怖谷效应。一种被称为“恐怖谷”的审美假设认为,当一样东西在外观和行动上过于像人但又有些不像时,人们会产生不适、厌恶甚至恐惧。现在的机器人产业主要关注自动机器的发展,而非“类人”机器人。但随着服务和社会化场景中机器人取代人的趋势日益明显,类人机器人的需求也在增长。开发者正努力克服恐怖谷效应,而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从半类人机器人开始,逐步增加一些基本的人类特征。例如,Rethink Robotics的Baxter机器人采用了典型的生产线机械臂样式,但其人机接口却采用了能够感知动作的卡通眼睛,成功实现了人机的自然交互。
二、社会交互方式将取代功能。目前大多数面向终端用户的机器人还是纯功能型的,如无人机和自动吸尘器。未来五年,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交流将成为现实。随着类似Siri的语音识别软件在机器人行业的广泛应用,面向消费者的功能机器人将很快具备社会陪伴功能。诸如Milo和Jibo等社会机器人已经上市,它们能够帮助人们进行社交互动和家庭事务处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消费类机器人将很快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受到管制。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关于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绝”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在内的科技大佬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越来越多的技术专家呼吁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管制,以避免其可能对人类造成的伤害。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和网络设备进行交互,这些机器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管变得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以造福人类而不是造成威胁。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让我们共同迎接机器人的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发展协会自召开第一次会议以来,便聚焦于机器人自主权的问题:究竟应赋予机器人何等程度的自主权,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赋予机器人可能产生潜在危险的自主权。这一议题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与此谷歌旗下秘密人工智能项目“深心”(Deep Mind)的创始人Demis Hassabis正与研究者和业界专家共同起草一份名为“人工智能大宪章”的文件。据谷歌发言人透露,这份文件旨在提醒人们在人工智能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以防患霍金所担忧的未来。我们尚不清楚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将采取何种形式——是监管还是行业自律——但未来五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机器人领域中,无人机无疑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议题。最初用于军事目的的无人机曾引发媒体的广泛争议。近六个月来,无人机在消费市场的普及程度令人瞩目。它们被广泛应用于观测鸟类或作为高端儿童玩具等领域。与此商业用户正考虑利用无人机提高供应链效率,实现货物配送的自动化。尽管媒体关注的焦点更多地在于无人机的噱头,但实际上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广泛且实用,多数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从喜马拉雅山的医院空投抗生素到悉尼的学生课本配送,无人机的实际应用场景远不止媒体所关注的那样。随着这些实际应用的普及,无人机在消费领域的政治色彩将逐渐淡化。尽管无人机的起源与监管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但无人运输和其他应用场景的增长将逐渐转移人们对政治话题的关注。
硬件价格的下降是推动消费类机器人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普遍使用的器件如摄像头、传感器和语音识别模块等因大量应用于手机生产而实现成本降低。这使得拥有私人机器人不再是富豪的专利,普通民众也能轻松拥有机器人。全球领先的专注于机器人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Grisshin Robotics的研究显示,树莓派和Arduino等低成本电子系统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这些低成本电子器件使得爱好者们能以过去几分之一的价格开发自己的机器人,从而促进自制机器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机器人的普及不仅带动了初创公司数量的增长,也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消费类机器人的普及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功耗问题、重量与功率的平衡等。尽管机器人的内部电路成本在不断降低,但电池和马达的技术进步仍然缓慢。要让消费类机器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