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率高达97.5%:天文学家利用人工智能,识别
由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AI高灵敏度,在图像中已经识别出多达56万个星系。要用人眼逐个目视地对这些星系进行形态分类是极其困难的,人工智能使研究团队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执行处理。自2012年以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提取和判断特征的自动处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它们通常在精确度方面超过人类,并被用于车辆、安全摄像头和许多其他应用。
日本国立天文台项目助理教授Ken-ichi Tadaki博士提出了一个想法如果AI人工智能能对猫和狗的图像进行分类,那么它应该能够区分“呈螺旋图案的星系”和“没有螺旋图案的星系”。事实上,使用人类准备的训练数据,人工智能成功地对星系形态进行了分类,准确率为97.5%。然后,将训练好的人工智能应用于全部数据集,它在大约8万个星系中识别出螺旋形,其研究发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既然这项技术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它可以扩展到将星系分类到更详细的类别,方法是在人类分类的大量星系基础上训练人工智能。日本国家天文台现在正在运行一个名为“银河巡航”的公民科学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公民们可以检查用斯巴鲁望远镜拍摄的星系图像,以寻找表明该星系正在与另一个星系碰撞或合并的特征。“银河巡航”的顾问田中雅之副教授对用人工智能研究星系寄予厚望
斯巴鲁望远镜战略计划是包含几乎无数星系的,从科学上讲,通过公民天文学家和机器合作来处理这样的是非常有趣的。通过在银河巡航中公民科学家所做的分类基础上运用深度学习,我们很有可能发现大量的碰撞和合并星系。基于卷积(CNN)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来自斯巴鲁望远镜/Hyper SuPrime-Cam(HSC)观测的大图像数据,将星系形态自动分类为S向螺旋、Z向螺旋和非螺旋。
HSC I波段图像比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图像深约36倍,空间分辨率高两倍,使天文学家能够在z>0.1的情况下识别星系中的旋臂和旋杆等亚结构。研究使用1447个S-螺线、1382个Z-螺线和51个 -650非螺线的HSC图像来训练n分类器。由于每类图像的数量不平衡,通过水平翻转、旋转和重新缩放图像来增加螺旋星系的数据,使三类图像的数量相似。训练好的模型对97.5%的验证数据进行了正确分类( %),这些数据没有用于训练。
博科园|研究/来自日本国立天文台
参考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博科园|科学、科技、科研、科普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