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小巨人解决自动化最后一厘米难题
经过深入研究和改造,SRT团队以独特的创新方式解决了工业自动化生产的难题。他们巧妙地给空气戴上手套,研发出能够替代人工操作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低成本自动化生产。这一创新成果来自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北京经开区企业SRT的CEO高少龙的领导团队。他们以独到的视角和卓越的技术实力,成功填补了全球机器人和自动化行业的空白。
纵观全球,目前能实现软体机器人工业量产的企业仅有寥寥几家,而SRT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在软体机器人技术领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企业。他们推出的国内首款应用于工业柔性抓取的软体夹爪,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这种技术的出现,使得异形、易损的柔性产品的自动化搬运成为可能。在此之前,传统的机器人只能解决约3%-4%的规则性、刚性物品的自动化搬运问题,剩下的柔性产品仍需人工操作。源自软体动物仿生的软体机器人技术为这一行业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历经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后,SRT于2016年3月正式诞生。得益于其技术团队来自国内首个软体机器人实验室——北航软体机器人实验室的背景,他们具备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先天优势。产品研发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定地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致力于解决工业化柔性生产的难题,为工业自动化生产带来新的突破和变革。他们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材料配比、结构设计、工艺制造,这三项技术的深度融合是软体机器人研发过程中的核心难点。高少龙解释道,为了让软体机器人能够模拟肌肉运动,需要精准控制气体的气流和气压,依赖内腔结构来实现。调整材料和制造方法也是实现产品柔软度和灵活度的关键。但在工业应用场景中,产品的寿命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实验室研发的软体机器人寿命有限,而工业应用则需要它们至少能够工作300万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技术,如调试摸索弹性体材料、复杂弹性体一体成型技术和柔性体控制技术等。
在2017年,SRT面临了发展过程中的首次重大挑战。一家全球500强的电子产品代生产企业向SRT求助,希望解决iPhone 10自动化生产线上手机边框划痕的问题。当时SRT只有十几个人,且所研发的软体机器人产品寿命仅有1万次。面对这一挑战,SRT团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不小的疑虑,但他们最终决定迎难而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RT团队紧锣密鼓地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每天进行的寿命测试甚至达到2万次。他们在实验室安装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记录仪,时刻关注产品的状况。每当清晨走进公司,研发人员都会感到忐忑不安,害怕听到记录仪发出的漏气声。随着测试周期的增长,他们的压力也在逐渐加大,甚至有一段时间,他们因为压力而不想下班、不敢上班。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探索,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正确的技术组合方向。仅仅过了四个月,SRT研发的软体机器人产品寿命就突破了百万量级,并与富士康达成了合作。沿着技术的前沿,SRT公司一直在不断进步。高少龙表示:“我们凭借全球顶尖的6000篇学术论文作为指引,攻克了材料、结构、工艺三大技术难题,将其融合成为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21年,SRT公司迁往北京经开区,迎来了快速成长期。公司成功推出四大新产品系列,并相继荣获北京市和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称号,以及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如今,SRT正与哗啦啦合作,将软体机器人技术应用于预制菜的中央厨房自动化设备升级中。以前,由于食物的形状不规则、易损等特点,需要人工介入。SRT研发的柔性末端执行器具有柔软的“手指”,能够自适应地包覆目标物体,无需根据物体的尺寸、形状、材质等进行预先调整。这一创新为预制菜全自动化产线开拓了新的可能,有效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智能化中央厨房建成后,预计日产能将达到惊人的10万份餐食。
随着团队的壮大,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近300人,SRT公司在场地、融资、合作项目等方面也迎来了新的需求。高少龙对此表示:“我们的发展步伐不会停歇,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北京经开区作为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区域,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成为其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这里汇聚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的高精尖企业,同时拥有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中心。这些机构不仅整合了丰富的创新资源,还极大地提升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随着工业自动化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区内已经涌现出一批智能化水平极高的“黑灯工厂”和“智能制造原型母工厂”。
在此背景下,软体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需求日益旺盛。经开区内的企业如SRT,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从选址建议到企业对接,再到投融资意向的促成,经开区一路为企业保驾护航。SRT公司的代表高少龙表示:“我们深感北京经开区的支持与关怀,这也让我们更有信心继续深耕软体机器人领域,积极助推工业柔性自动化生产的升级。”这里不仅孕育着创新与技术变革的土壤,更是智能制造领域企业成长的摇篮。
家用机器人
- 北京经开区小巨人解决自动化最后一厘米难题
- 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发展,咨询师继续教育试
- 那些具有代表性的10大水栖机器人
- 高新兴机器人在安防巡检中的创新与实践
- ROS+TMC4671实现机器人控制系统快速开发
- 从机器人到协作式应用,EOAT或成为下一个千亿市
- 抢占人工智能城市C位:不建个AI产业园,敢说自
- 北京将加强互联网诊疗监管:严禁使用 AI 自动生
- 智能家居新标准,数百家企业签署Matter协议
- 智慧浪潮兴起 NEPCON China“电子智造梦工厂”展区
- 8月:智能硬科技领域重要投融资事件一览
- 全球好货汇聚!来中博会淘好货
- 物流机器人市场虚热导致盲从多
- 机器人正在大举入侵百货、餐饮和酒店业:自动
- 科技为硬装备插上“软”翅膀
- 未来十年如何布局,10万物联网人齐聚IOTE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