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Tier 1拓界机器人,又一风口即将起飞?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一种全新的能源解决方案正在悄然兴起——移动充电机器人。这种创新的科技产品,就如同智能手机的充电宝一样,为新能源汽车解决了寻找固定充电桩的焦虑。汽车行业的巨头们已经开始跨界探索这一领域,不少车企、动力电池公司以及科技巨头都在积极布局。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背后,隐藏着续航和充电的痛点。数据表明,纯电动乘用车与公共充电桩的增量比例达到了3:1,但充电难、找桩难、充电桩利用率低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消费者。面对这些难题,纵目科技推出了全新的产品——FlashBot闪电宝,这是一款能源机器人,也是新能源汽车的“移动充电宝”。它搭载了L4级智能驾驶能力和104KWh的电容量,能够在园区、停车场等场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充电服务。
闪电宝的出现,是自动驾驶公司寻找造血“第二业务”的一个缩影。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的迅猛增长,传统的能源网络正在向分布式能源网络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移动充电机器人作为一个可移动储能的解决方案,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匹配分布式能源的需求和供给,提高资产利用效率。节假日期间的高速公路、不允许安装充电桩的场所等特殊场景都是移动充电机器人发挥巨大潜力的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移动充电宝”或移动充电机器人的概念并非新生事物。实际上,这一领域早在几年前就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并已经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出移动充电机器人产品,包括特斯拉、大众汽车、一汽红旗等车企,以及远景动力、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这些企业推出的产品不仅实现了自动插拔充电枪,而且正在逐步向全国推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移动充电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越来越依赖这种便捷的能源解决方案,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都将从中受益。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兴领域,值得我们期待。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繁荣,移动充电机器人将驶上发展的快车道。国轩高科移动充电桩正式上岗,开启智能充电新时代
随着国轩高科研发的移动充电桩在合肥的正式投入使用,一个全新的智能充电时代已经拉开帷幕。目前,已有400台这样的移动充电机器人投入运行,未来还将增加至不低于1000台。这一创新举措在纵目科技、黑马原力等企业看来,是构建高弹性移动能源网络的关键一步,为能量交易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作为相对较新的补能方式,移动充电机器人在行业应用的商业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能链智电指出,技术层面的问题,如复杂环境下充电口的精确识别与定位,以及移动充电机器人的运营、资产管理、商业服务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开发。
整体上,这一结合自动驾驶、储能、充电、机器人等多个概念的全新赛道,有望成为一个新的行业风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领域必将吸引更多的资本和跨界玩家的加入。据Navigant Research的研究报告预测,移动充电解决方案的商业化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显著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600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在即:AI热风掀起新一轮高潮
谈及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不得不提的是2023年AI大模型的火热发展,它直接掀起了机器人领域的新一轮高潮。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快速推进也离不开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变革。
当前,机器人产业已从专用向通用转变,应用场景不断升级。值得关注的是,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机器人产业的金字塔塔尖,其利用具身智能和大模型,能够胜任多种应用场景,被认为是人工通用智能(AGI)的最佳载体。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预言,人形机器人是一个比电动汽车更具发展潜力的市场。随着机器人产业向“具身智能”的趋势发展,人形机器人的需求有望超过汽车。在政策层面,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相关产品陆续推出并进入制造业产线,2024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从样机阶段走向批量化生产和应用落地的关键期。预计未来两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实现量产,初步商业化场景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展览等领域。
近期,包括特斯拉、宝马、小鹏汽车、比亚迪等车企以及众多科技企业已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其中,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和小鹏的PX5机器人等均已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国外科技企业如英国的Engineered Arts、美国的Agility Robotics等也已发布相关产品。
在CES 2024峰会上,众多企业展示了其最新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优必选的Walker X已经落地沙特新未来城,小米的CyberOne也展示了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优必选联合创始人的言论表明,人形机器人已经走到了产业化落地阶段,其商业应用趋势及落地场景已经更加明确。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卓越载体,正在引领人机交互的革新。它不仅仅是将交互模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自然语言交互更是其独特魅力所在,预示着它将成为下一代的人机交互中心,甚至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终端”。这无疑昭示着其长远来看的巨大价值。
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首席科学家、香港大学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席宁教授提醒我们,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并非简单的从0到1的跳跃,而是一个逐步演进的旅程。人形机器人系统包含众多复杂的组成部分,如关键的零部件和技术需要先行实现并达到量产标准,整体系统的批量生产才能随后推进。
盖世汽车研究院对此也进行了深入分析,参照智能驾驶系统等级分类,人形机器人需要达到L3以上水平才能实现自主控制。商业化的道路上,人形机器人面临着智能自主运动与成本降低的双重挑战。尽管如此,特斯拉已经给出了远期不超过2万美金的产品销售价格预期,这有望引领产业商业化步伐。据预测,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的平均售价将降至16.2万元,销量更是将达到216万台,总市场规模更是预计达到惊人的350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AI大模型技术的持续迭代,还是整个产业链的量产条件配合,亦或是成本和政策法规的考量,都显示了机器人“成人”过程的漫长和充满挑战。但这并未阻止资本与企业的争相入局,大家都期待着迎接未来的千亿蓝海市场。
随着通用AI“奇点”的降临和机器人硬件成本的降低,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产业化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这个领域的发展将为我们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和无限可能。
家用机器人
- 智驾Tier 1拓界机器人,又一风口即将起飞?
- 《中国制造2025》聚焦机器人产业推动发展概览
- 工业机器人性能稳定更新聚焦新标准征集核心议
- 重点任务来了!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
- 每周硬科技领域投融资汇总:李开复亲自下场筹
- 和身高2.4米的5G机器人跳舞 非洲友人尝鲜中国“
- 精机工程推动北京数控装备迈向高端发展之路
- 多地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一览:最高补贴2万元
- 骨科植入物新材料革新进展与预测技术支撑简述
- 看看机器人会抢走谁的饭碗
- 宝马手机应用推出新功能:用数据说服燃油车主
- 全球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概览最新全面视角与分
- 全球增材制造创新大赛发布会召开,展现创新与
- 《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三年规划出炉,迈向高质
- 《浙江省工信领域设备更新与消费品换新计划实
- 扬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印发 支持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