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两大内幕,被雪藏封杀也不为过

服务机器人 2024-12-27 15:10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事故频发,国产手术机器人值得更多关注

最近,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英国的一次手术中出现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这起事故中,机器人出现暴走、噪音扰人、撞倒医护人员等情况,导致患者术后一周死亡。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手术机器人安全性的关注。

尽管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官网和宣传资料中被包装得完美无缺,但这次事件揭示了其存在的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早在2015年就曾发布数据,指出在2000年至2013年间,机器人手术中致死的患者已达144人。这让人不禁对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产生疑虑。

在这一事件之下,国产手术机器人似乎被忽视了。实际上,国产手术机器人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心脏手术领域有所应用,还在脑部、胸部、腹部、四肢等多部位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发展,降低对进口机器人的盲目崇拜。

对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命名和概念内幕,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态度,不被商家的各种宣传和优点所蒙蔽。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手术机器人的原理、安全性以及风险性,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手术机器人是一项高科技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着风险。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态度,关注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同时对于进口机器人也要进行深入了解和评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手术机器人技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关于进口与国产医疗器械的关注度日益上升。在最近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让人惊讶的是,有21家中国三甲医院有意引进美国的直观医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当我们深入探索国内市场时,却发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的搜索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名字并未出现,反而是国产的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备受冷落。以“手术导航”为关键词搜索时,国产的智能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随后,以“达芬奇”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我们发现了一个名为“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商品名:da Vinci S (达芬奇 S))”的信息,但遗憾的是,其注册证早已在2012年过期失效。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疑问,为何在美国货在英国出现事故后,仍在中国受到如此追捧?相比之下,国产货与来自法国的优质产品却被边缘化。

我们必须指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而是一款高级医疗辅助平台,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三部分构成。业界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其取名为达芬奇机器人是因为研发者认为达·芬奇是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的发明者。尽管这样的命名能吸引关注,但在引进先进技术时,我们必须持有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对于进口产品更需要严格的审核和评估。

对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样的高端产品,我们既要看到其技术的先进性,也要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和挑战。在引进时,需要慎之又慎,确保其真正符合我国的医疗需求和标准。我们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避免过分追捧国际品牌而忽视本土创新力量。在追求技术进步的更要注重患者的安全和利益。从医学的角度分析,达芬奇机器人实际上是一种高级的腹腔镜系统。其设计理念是以微创的方式,完成复杂的外科手术,可以说,它只是一款工具,真正操作的还是医生,所谓的“机器人”只是一种概念上的称呼。近日,我了解到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搜索时,并未出现“达芬奇机器人”的字眼,而是出现了“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商品名:da Vinci S (达芬奇 S))”,这才揭示了其真正的身份。

关于达芬奇手术系统的使用数量,有消息显示,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内地已有70多台该系统在临床使用,香港地区也有10台。再加上最近曝出的有21家三甲医院计划引进的消息,虽然达芬奇在中国的数量已过百,但在英国手术界爆出同品牌机器人的丑闻、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以及高昂的价格和耗材费、维护费的压力下,我们对此品牌的手术机器人的引进需更加谨慎。甚至,暂时搁置引进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的张培茗副教授曾在某科技媒体上公开指出,“达芬奇”机器人并非完美无瑕。这种手术机器人存在一些显著的缺陷,例如无法提供触觉反馈,让医生无法感知;机器人的介入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感;医护人员需要接受更多的专业培训等。

北京和睦家医院的院长盘仲莹女士则更加直接,她在公开场合表示,她把达芬奇机器人看作是一种具有机器人特色的手术工具。它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的徐卫国主任医师、教授,在学术界颇有造诣。他在一篇题为《浅谈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的学术文章中详细揭露了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脉络。引人瞩目的是,早在199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就已联手,基于Puma262技术研制了脑外科机器人辅助定位系统,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不久后的2000年,海军总医院又推出了计算机辅助立体定位神经外科手术系统,展示了中国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实力。

与此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两大公司Computer Motion和Intuitive Surgical分别在1999年独立研发了Zeus和Da Vinci手术机器人系统。这两套系统随后通过了欧洲的CE认证,并在2000年得到美国FDA的批准。换言之,美国的达芬奇与宙斯之所以领先,部分原因在于它们率先通过了欧洲的CE认证。这足以证明,中国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起步并不晚于美国。

德国汉堡科学院的院士、汉堡大学教授张建伟也曾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应用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并不遥远,追赶速度更是惊人。有人因此误以为德国学者是在力挺中国产品。但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重视、发展和期待国货的崛起。盲目追求让美国达芬奇机器人立即为中国患者服务,并非明智之举。高昂的价格、成本和维护费用,未必能为医院带来可观的收入,患者也未必愿意为此买单。关于人工智能与医疗科技的更多疑惑,欢迎莅临OFweek 2018(第三届)中国高科技产业大会,寻求解答……(文/常有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