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阿里关闭的 Quixey 到 Aiqudo :用语音技术将深度链接进行到底
如今,虚拟助手已成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苹果Siri、亚马逊Alexa、微软小娜、Google Assistant以及三星Bixby等巨头纷纷入局,这些智能助手不仅被部署在手机、音响等常见设备中,更是逐渐向汽车、冰箱、耳机等领域拓展,甚至未来可能出现在增强现实设备中。它们的目标,无一例外,都是实现更智能的生活体验。
这些虚拟助手的核心价值在于减少用户的触控操作,从而让用户通过语音指令就能轻松获取信息。正因如此,语音助手及其背后的公司成为了用户接触信息的重要过滤器。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John Foster却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各大平台似乎正在建立自己的“筒仓”或“花园”,并筑起围墙。
以亚马逊的Alexa为例,它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通过亚马逊Echo设备。亚马逊希望用户沉浸在他们的体验中,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购物,就能通过Alexa轻松实现。这种便利性是无可否认的,但这也意味着用户只能在亚马逊平台上进行购物,一切操作都通过Alexa进行,这就是他们包围消费者的方式。
Aiqudo这家位于加州圣何塞的初创公司看到了市场的新机会。虽然只有20来名员工,但该公司希望通过声音完成任何应用程序的任务。其CEO John Foster表示,Aiqudo的技术与Siri或Alexa类似,利用语音寻找信息。但不同的是,Aiqudo并不打算打造另一款面向消费者的语音助手,而是希望将语音技术卖给那些希望应用程序语音可控的第三方开发者以及手机制造商。
对于开发者来说,他们可能不再愿意为每个不同的语音助手平台量身打造应用。他们需要的是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可以在所有平台上运行。这就是Aiqudo的机会所在。他们计划在今年夏末推出一款软件开发工具包,帮助开发者在其应用程序中加入语音控制功能。
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他们同样需要一种可以嵌入设备的语音控制解决方案。不同于Alexa和Google Assistant等平台各自为政的局面,Aiqudo希望搭建起一座桥梁,让所有的语音助手都能无缝连接。他们已经与部分安卓OEM商洽谈合作。他们认为让第三方开发者为不同平台打造功能的做法非常低效。开发者只需利用现有的应用程序即可实现语音控制功能。对于用户来说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效率和便捷性。
类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相似之处:在移动通讯的早期阶段各大运营商如VerizonAT&T等都需要签署协议获取服务类似地各语音助手也存在类似的平台之争现在Alexa虽然在大多数应用程序和设备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在智能手机上的使用仍然受限Google Assistant虽然不受此限制但并未得到第三方开发商的广泛支持对于苹果用户来说只能选择Siri每个助手都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但仍存在功能上的局限性。不过对于未来来说这并不妨碍人们去探寻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期待着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Aiqudo正试图解决一项核心问题,即无论在哪一端,应用程序都应具有语音控制的功能,无需依赖特定的语音助手。换句话说,他们提供一种桥梁技术,使得应用程序能够拥有语音控制功能,并与各类语音助手平台无缝对接。一旦应用程序成功接入Aiqudo平台,其便被赋予了语音控制的能力,只要技术覆盖的地方均可实现。
这一创新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在应用程序内部映射语音命令和触摸输入序列。通过分析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Aiqudo的首席技术官Rajat Mukherjee表示,他们的系统可以执行这些应用程序中的操作,无需像Alexa、Google Assistant或Siri那样的特定语音助手支持。更进一步来说,Aiqudo的技术不需要用户指定具体的应用程序名称来触发某些动作。例如,无论您使用的是Uber还是Lyft,只需说出“我要打车回家”,Aiqudo的技术就能识别相应的应用程序并为您叫车。
在设备上,“Q”聊天头像代表了当前的Aiqudo应用程序。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语音命令使其应用程序变得可用,但又不想依赖现有的语音助手的应用程序来说,Aiqudo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正如Foster所提到的,他使用Surfline应用查看浏览量时,如果没有Aiqudo的技术,他可能无法仅通过语音命令来实现某些功能。他说:“我认为这不会成为Alexa的一项技能。只要无法通过Alexa进入这个应用,Alexa就无法实现无处不在的愿景。”
长远来看,Aiqudo的目标是将语音控制置于手机界面的最上层。尽管前路漫长且挑战重重,但对于一家仅成立五个月的公司来说,想要挑战亚马逊和谷歌并非易事。但值得注意的是,Aiqudo是在Quixey的基础上重新出发的。虽然Quixey一度是硅谷的明星企业,但其最终黯然失色。它的技术致力于实现应用程序间的深度链接和搜索。而Foster和Mukherjee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新的视角和创新技术,通过语音控制实现应用程序的全新体验。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克服,例如应用程序的兼容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但我们仍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团队在努力实现这一激动人心的前景。因此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和挑战。当我表达想要观看Youtube视频时,却跳转到了Facebook的视频界面。当我询问关于头条新闻时,却下载了NBA的应用程序。可见,当前的语音助手在某些指令上仍存在不小的误差,尚未达到完全精准的识别水平。即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我们仍需面对一个核心问题:亚马逊Alexa、谷歌Google Assistant等各大语音平台是否能够发展得足够出色,让用户不再受到设备壁垒的限制。事实上,Alexa已经与众多主流应用程序建立了合作关系,而谷歌因其安卓系统也拥有大量的实测机会。反观苹果因其严格的系统控制,Siri之外的语音技术在其平台上表现的机会相对较小。
而关于使用Aiqudo Q通过Alexa调动应用程序的问题,虽然语音相较于触屏操作更为便捷,但在公共场合大声使用语音指令仍然可能让人感到尴尬。语音指令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设备上的应用前景广阔。Aiqudo的技术使得在Oculus Rift或苹果手表上的应用程序竞争更为公平。至于其是否能引发人们广泛的兴趣并普及开来,仍是一个未知数。但不可否认的是,语音助手正在融入越来越多的领域,且智能音箱市场预计将有显著增长。
未来如果各种应用程序和设备只支持某一特定的语音助手,而其它应用程序和设备则支持另外的语音助手,那么将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如果Alexa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亚马逊是否会有决定用户购买何种设备的权力?这是否意味着又将引发一场平台之争?就像安卓和iOS之间的争斗一样?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壮大,当前的语音助手模式可能会变得不再现实。因为总有一天,我们可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必须购买与Alexa兼容的洗衣机,而其他设备却都是谷歌系的。
即使Aiqudo的改进方式并非,但允许不同语音助手之间进行某种形式的交流将减少用户的困扰。毕竟,语音控制更加自然流畅,并非只有一家公司独自在战斗。IDC的分析师Tom Mainelli认为:“如果语音技术变得极为普遍,技术产业最终需要设立一些标准,就像我们对网络设立标准一样。没有标准,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