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机器人深陷高端产业低端化之困,前路安在

服务机器人 2024-12-23 15:17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近期,“机器人换人”的趋势在国内持续引发关注。这种转变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背后反映了产业升级、劳动力减少等社会问题的必然性。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些现状问题:资本市场表现活跃,产业聚集却盈利困难;高端产业呈现低端化趋势,未来究竟何去何从?特别是服务机器人领域,尚待发掘。

随着硅谷企业家马丁·福特的新书《机器人时代》的出版,他提出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书中警示,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的时代正悄然来临,许多程序化、重复性和可预测的工作将首当其冲。尽管科幻大片中机器人成为主流的场景令人憧憬,但现实却让人震惊。当前,国内机器人产业与创新理念同步兴起,我们不禁要问,马丁·福特所描述的未来离我们还有多远?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能否担此重任?

我们看到资本市场对机器人产业的热情持续高涨。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智能科技在股市表现抢眼。即使经历股市波动,这些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机器人产业依然表现出强劲走势。长江证券首席分析师王建指出,机器人产业股票的突出表现与释放的创业创新信号密切相关。高估值成为这个行业的突出问题。虽然炒作提高了市场行情,但一旦调整期到来,真实情况就会浮出水面。

尽管资本市场热情不减,但机器人产业现状并不乐观。王建提到,机器人产业存在扎堆却不挣钱的现象。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虽然连续两年来位居世界第一,相关制造企业数量也急剧增加,但国产机器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却很低。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教授栾楠指出,从规模上看,机器人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仍较小,一条生产线上机器人的数量与整个生产线的产出比例较低。

那么,机器人产业究竟何去何从?市场分析师王建认为,智能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点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栾楠也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国内机器人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的也需要关注产业盈利困难、高端产业低端化等问题。服务机器人领域尚待发掘,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中,日本和欧洲的大型企业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和其他国家则仅分得剩下的30%。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无论如何也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机器人行业并非高利润领域。据栾楠分析,国内机器人主要走低端路线,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价格通常维持在10万元左右,即使是中小型进口机器人,价格也仅在十几万元的水平。生产低端机器人的公司,年利润能达到上百万元已属不易。

最新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一说法。从上市公司发布的年中考核报告来看,超过50%的机器人相关概念股公司净利润出现了下滑。其中,华中数控、海伦哲、秦川机床等公司的净利润下滑幅度尤为显著。与此一些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较大的公司也面临着净利润的下滑。

更令人担忧的是,世界机器人行业的“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电机和德国库卡机器人——为了与中国机器人公司竞争,纷纷降价推出产品。四大企业的产品价格近一两年已经降至二十万元以内,而一些通用型机器人甚至降价至二三十万元。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李瑞峰指出,面对进口机器人的降价竞争,国产企业几乎只能依靠扶持资金来维持运营。

这就是所谓的高端产业低端化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杨潍恺指出,国内大部分机器人公司都在生产低端技术产品,这导致本来就微薄的利润更加微薄。尽管上层高科技技术的利润丰厚,但这些都被国外企业牢牢掌控。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欧勇盛也表示,国内机器人制造的问题在于质量上。虽然从低端市场起步是常见的做法,但质量上的不足使得国产机器人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

事实上,中国的机器人制造并非一开始就落后于人。栾楠分析指出,世界范围内的机器人产业起步于工业机器人领域,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起步也很早。从政策到产业层面,大家都对其失去了关注与兴趣,导致国外同行在此期间蓬勃发展。如今,即使国内大力推进机器人创新,看似也只是为国外同行提供了广阔市场。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的机器人智能之路仍必须坚定走下去。对于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来说,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在质量上取得突破,注重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和企业也应加大投入,培养行业领军人物和领军企业,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机器人制造领域实现真正的突破和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报告深度解读》揭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本仅为人工成本的23%,以焊工为例,工业机器人的年成本在折旧与维护后约为5万元,相较于3个熟练焊工的年成本21.6万元,显然机器人能大幅削减企业的制造成本。这一变革不仅意味着企业盈利空间的拓宽,更代表着价格竞争优势的凸显,投资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有望在两到三年内收回成本。

面对制造业的升级压力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许多江浙沿海的企业已经开始考虑“机器人换人”的策略。栾楠指出,除了成本考虑,机器人还能解决企业最头疼的人员管理问题,避免员工入职到离职的一系列繁琐事务。“用工荒”现象也让机器人的发展变得愈发迫切。

欧勇盛认为,虽然风投和资金大量投入机器人产业,但在传统机器人领域,国内外的差距已经显现,大笔资金投入未必能带来显著进步。相反,他建议将视线转向新兴领域,如医疗、无人机、智能家居等,这些地方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

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指出,工业化后期的国家,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增长潜力巨大。服务机器人作为机器人领域的新兴分支,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送餐机器人走进中南海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服务机器人的销售复合增速远高于工业机器人。北京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表示,由于目前还没有国家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这为我们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深圳比特原子科技的创始人付庆波则对服务机器人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具体测算,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巨大。

那么,机器人大规模进入人类生活、为人类服务的场景何时能实现呢?王建预测,参考日本和韩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国需要大约8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转变,但这需要国家的大力引导和产业整合。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共同构成了机器人的发展蓝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机器人将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惊喜。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