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工业机器人+互联网定制化时代下的莞企现状
随着“工业4.0”与“互联网+”的火热发展,机器人产业迎来了新的黄金时期。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指出,工业机器人正在为生产制造型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它们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使人们从繁重危险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还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创新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嘉辉五金塑胶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曾经繁重而重复的冲压工序已经被高科技的六轴机器人手臂所革新。这些机器人手臂能够完成360度的全方位动作,包括抓取、搬运、攻牙和放钉等任务。以前需要四名工人合力完成的动作,现在只需机器人手臂在短短11秒内完成。
嘉辉公司等众多东莞制造业企业的实践表明,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趋势。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向好,订单需求不断增长,制造业企业更加意识到“机器换人”所带来的技术红利。虽然许多传统企业距离全面实现“机器换人”还有一段路要走,但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已经在业内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东莞市也积极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从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据东莞市经信部门的统计,截至目前,“机器换人”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大幅减少了用工人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
迈入智能化“机器人时代”的嘉辉公司,已经亲身体验到了机器人技术的魅力。嘉辉公司在危险系数较高的五金冲压生产线上安装了六轴机器人手臂,这些机器人手臂可以精准地完成各种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嘉辉公司的经验表明,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得车间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嘉利集团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赵凯负责将机器人技术与生产线进行有机结合,他和他的团队不断计算不同工序的运行轨迹数据,将经验应用到更多的工序中。目前,嘉辉公司已经成功将231台六轴机器人手臂应用在多个工序中,这些机器人手臂的应用使得车间生产更加高效、安全。
“机器换人”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带来了更高的产品质量和更低的生产成本。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机器换人”将在未来的制造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赵凯透露,低重量级机械手臂完成整个流程仅需9—10秒,高重量级机械所需时间最多也不过11秒。当下,通过三个步骤完成的工作人数仅为传统流程的2/3,而单个作业班组的产量已从传统的每天800—900件飙升至3000—3900件,产量在相同时间内提升了4—5倍。这一切变革都得益于“机器换人”的推广。
“机器换人”不仅提升了企业的产能,更使产品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实施后,产品次品率大幅下降,精度和外观都有显著提升。这一变革使得企业产品更加符合国际大客户的标准,赢得了他们的信赖和认可。
近年来,随着人工、用地、原材料生产成本的上涨,产业迁移成为必然趋势。在全球经济向好的背景下,企业订单量普遍增加,甚至翻倍,用工难问题愈发凸显。嘉辉公司便是其中的一例,其订单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尽管有人建议将工厂迁移到东南亚,但嘉利集团主席何焯辉决定坚守阵地,实施“机器换人”策略,向制造业高端攀升。
嘉辉公司的231台机器人手臂,虽然总投资达到5000万,但何焯辉依然决定追加投入。赵凯自豪地表示,“机器换人”给工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在冲压车间实施“机器换人”后,烧焊车间的性价比也越发凸显。原来需要持有国际焊接资格证的工人,现在只需简单培训的普工就能上岗,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机器换人”使得嘉辉公司一年能节省1300万元的人力成本,工人数量也从约550人减少至约180人。尤其是面对大量订单时,通过调试联机、编程设计,6条冲压生产线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地自动完成生产。更令人惊喜的是,“机器换人”还催生出了一套联机智能操控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生成数据、进行柔性连接,还能智能绕过故障设备继续生产,并实现大幅节电。
同样地,广东粤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也大力实施“机器换人”,以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该公司以代工高端电脑机箱为主,一个机箱的售价高达3000元甚至上万元。面对欧美经济的复苏和订单量的激增,该公司也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于是,他们投入巨资采购智能机械手,以期通过机器人完成危险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嘉辉公司和粤林电气的实践证明了“机器换人”的价值。原先的生产线工人经过培训后升级为机器控制员。所生产的产品不仅减少次品率,合格产品的精度和外观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何焯辉表示,对于国际大客户来说,机器人生产线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也是企业产能、工艺、品质的综合展现。
应关注对企业金融政策、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综合产业环境提升的扶持效果,并进行实时评估和调整。除了大企业外,受制于资金瓶颈的小微企业对“机器换人”也表现出极大兴趣。位于石排镇的新爵塑胶制品厂便是其中之一,他们投入100万元更换了智能打孔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据市经信部门调研,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投入较大,成本回收可能需要3—5年,许多小微企业可能不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但即使如此,“机器换人”依然是大势所趋。随着产能和工艺需求的提升,大型企业在早些年已经开始实施“机器换人”策略。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学院的一位负责人明确表示,无论是否有补贴,大企业都持续推进这一进程。
该负责人提到,根据以往经验,的补贴有时会扰乱行业间的公平竞争,而不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建议应加强扶持政策的顶层设计,特别是综合配套服务。直接补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更多地关注金融政策、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综合性产业环境提升方面的扶持,并进行实时评估和调整。
田永超和杨宏均也认为,对“机器换人”的资金补贴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平时的综合服务配套的实施。他们提到,在欧债危机最严重的时期,许多实体企业遭受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这凸显出增强企业信心的重要性。应从综合产业环境上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
嘉辉公司进一步指出,“机器换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完全取代劳动力。除了事后奖励补贴,还应提供培训扶持,让技术人员有机会到先进地区实习提升。
东莞的“机器换人”专项资金补贴遵循“宽进严出”的原则,取消了纳税门槛并实行24小时申请制度。市经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研究如何更高效地发放资金以及如何更广泛地惠及中小企业。
“机器换人”的本质不仅是缓解“用工荒”和提高生产效率,更是生产流程的再造。人工成本的急剧攀升使得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机器换人”成为东莞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通过应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企业能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量、减少事故隐患并改善生产环境。
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指出,“机器换人”的本质是技术改造和深度融合工业与信息化。他强调,真正的“机器换人”不仅仅是引进先进的生产线,而是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与硬件同步规划。这意味着“机器换人”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是智能化决策和生产管理体系的跨越。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基于大数据对制造业生产流程的再造和向高端市场的攀升是“机器换人”的真正价值所在。与此工业机器人行业正进入定制化时代。以宝佳自动化为例,通过引入“互联网+”概念和远程监控系统,该公司成功地提高了服务的及时性和效率。这类系统的应用为工业机器人的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从而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机器换人”不仅是制造业的革新方向,也是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通过、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这一进程将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企业和整个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工业机器人网络化正在成为远程监督的基石,通过远程监控,柔性化生产和智能制造得以稳固发展,最终将构建工业机器人自己的大数据体系。这一大数据体系的形成,将反向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技术革新和市场拓展。借助深入分析这些大数据,我们可以洞悉未来的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超越客户的期待,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对此,曹现仁对“互联网+”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深刻预测。
曹现仁还表示,宝佳公司近期的两大目标:一是构建全国性的远程监控中心,创建一个涵盖全国的工业集群服务平台。这一举措旨在提升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效率和便捷性。二是积极进军新行业、新领域,推动工业集群的应用拓展,努力将宝佳转型为智能机器人提供商,为“互联网+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活力。宝佳公司正致力于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不断创新和探索,以期在智能化、定制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