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科技狠活:擎天柱从PPT走入现实
作为硅谷的狂热创新者,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每一次科技冒险都令人瞩目。他的奇思妙想,虽然在普通人看来有些惊世骇俗,但在业界却总能引发强烈震动。
曾经,一辆被遗弃的高尔夫电动车点燃了他对电动车技术的热爱,这成为他创立特斯拉汽车的契机。如今,特斯拉已跃升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动车制造商,同时也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先驱者。Model S 和 Model X 提供的智能体验,极大地推动了全球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的发展。
对洛杉矶交通拥堵的不满激发了他建立跨城地下Hyperloop(超级高铁)网络的想法。马斯克构想着在美国东海岸建设一个庞大的地下运输系统,这无疑是交通领域的一次重大革新。
对火箭发射的兴趣以及对太空世界的好奇促使他创办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如今,SpaceX已经成功将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步,其成就令人瞩目。
而现在,马斯克又带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原型登场了。这一创新产品的出现,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擎天柱能否在业界掀起同样的风浪,复制电动车的成功?人形机器人是否就此迎来风口,商业化是否就此开启?这一切都令人期待。
马斯克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冒险,但正是这种冒险精神,让他成为了科技领域的佼佼者。擎天柱的出现,无疑为人形机器人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让我们一同期待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媒体专家Peter J. Bentley眼中,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可谓任重道远。除了成本问题之外,其在智能化和技术方面的提升空间尤为显著。他对《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透露,当前大多数机器人的驱动器和传感器数量相对较少,其控制性和规划能力也相对薄弱。人形机器人需要众多驱动器来确保运动的灵活性。
随着舞台装置门的开启,一场科技盛宴在北京时间10月1日拉开帷幕,标志着2022年特斯拉人工智能(AI)日的正式启动。万众瞩目之下,一个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原型的亮相成为焦点。它缓步走到台前,向观众挥手致意,并展示了名为“擎天柱”(Optimus)的舞蹈动作,灵感来源于知名动漫《变形金刚》的主角。这一时刻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已经从科幻走向现实,令人们得以一窥未来生活的可能性。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科技的巨大进步,也象征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快速发展。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震撼登场
![图片来源:特斯拉 AI 日视频截图](来源链接)
尽管步履尚显蹒跚,动作略显僵硬,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登场,无疑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技术正从梦想变为现实。在特斯拉的AI日舞台上,擎天柱的亮相让人瞩目,它的一步步前行,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步。
马斯克亲自介绍了这一历史时刻,擎天柱在舞台上进行了无需系绳的自由行走。虽然为了安全起见,特斯拉并没有让它在舞台上展示过于复杂的动作,但从它简短的舞蹈中,人们已经看到了无限可能。擎天柱的安全保护措施显而易见,但也正因为这些措施的存在,我们更加期待它的未来表现。正如马斯克所言,它的潜力远超目前所展示的。
在视频画面中,我们看到了擎天柱的搬运箱子、为植物浇水以及在汽车工厂中移动金属棒等场景。这不仅展示了擎天柱的实用功能,更揭示了特斯拉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深度研究和布局。从图片中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擎天柱的行走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这一切都离不开特斯拉对于人工智能的持续投入和研究。
特斯拉团队最新展示的擎天柱机器人版本,令人瞩目。据悉,这款机器人配备了2.3千瓦时的电池组,并在特斯拉的SoC上顺畅运行,支持Wi-Fi和LTE连接。
马斯克对擎天柱的未来市场预期充满信心。他表示,擎天柱的售价将低于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并且有信心实现低成本量产,最终产量将达到数百万台。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彰显了特斯拉对于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深远布局。
马斯克的野心或许要追溯到2018年。当时,特斯拉新款电动车Model 3销售火爆,但由于生产交付问题,工厂的自动化机器人一度成为瓶颈。在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后,特斯拉逐渐恢复了生产节奏。这一经历或许激发了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兴趣,促使他带领团队研发擎天柱,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生产挑战。
工程师们正在不懈努力,致力于降低擎天柱机器人的功耗和零件数量,以使其更加实用和普及。马斯克及其团队的目标是以最快的速度,制造出有用的人形机器人,服务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正成为科技巨头争相抢夺的新战场。马斯克的野心不仅体现在擎天柱机器人的研发上,更在于其对于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深度洞察和前瞻布局。马斯克在一次CBS采访中坦诚揭示,Model 3的量产之路因机器人的技术难题而受阻。他深入举例,特斯拉工厂内的一种负责放置Model 3电池组顶部的绒毛机器人的任务,看似简单,却难倒了这些机械伙伴。每当它们试图抓取绒毛垫时,生产线常常陷入困境。
这段经历或许激发了马斯克更深层次的思考,他开始设想如何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完成复杂的任务。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被他寄望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突破。
到了2021年8月的首届特斯拉AI Day,马斯克的热情达到了高潮。没有手办模型,没有实物原型,他仅凭几页PPT,便生动描绘了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蓝图。擎天柱在他的讲述下栩栩如生,让人热血沸腾。
马斯克的最初设想是,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能够胜任危险、重负、无聊的工作。它们可以在生产线为电动车装螺丝,也可以走进超市为我们买菜,甚至在家中帮忙做家务,成为人类的忠实伙伴。
随着PPT的逐步展开,马斯克的野心也在不断增长。他不再满足于仅在工厂内使用人形机器人完成特定任务,而是看到了更大的商机。他开始将人形机器人视为特斯拉最赚钱的业务之一。这一转变预示着特斯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将更加深入,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今年以来,马斯克多次强调机器人在特斯拉未来业务中的核心战略地位。在1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他明确指出机器人开发是特斯拉今年的重中之重,擎天柱的重要性将在未来几年逐渐凸显,其长远价值有望超越汽车业务和全自动驾驶(FSD)。
马斯克还大胆预测,长远来看,特斯拉将被视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而非仅仅是汽车或能源公司。这一观点得到了其得克萨斯州工厂的积极响应,该工厂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准备部署数千台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特斯拉的意图是将这些机器人最终扩展到全球各地的工厂,规模将达到数百万台。
针对这一动态,伦敦大学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媒体专家Peter J. Bentley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时指出,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并非不可能,但这取决于投入的资金是否充足。关键在于这些机器人是否能如设计预期那样顺利完成任务。
值得肯定的是,外界对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抱有相当强烈的信心,这主要源于特斯拉强大的技术支持。凭借其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卓越表现,特斯拉无疑具备了开发并成功部署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实力。擎天柱的未来值得期待。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院和人机交互学院的教授Chris Atkeson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完全可以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强大的大脑功能。值得一提的是,Atkeson教授也曾参与迪士尼动画《超能陆战队》中大白机器人的原型设计。
东吴证券在八月份发布的一份关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深度研究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制造方面与电动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特斯拉凭借其在电驱动技术、智能化、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上的领先地位,使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相比其他厂商拥有显著优势。
人形机器人领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全球机器人市场的前景广阔无比。据东吴证券的研报数据,全球机器人在2021年的市场规模已达到惊人的410亿美元。全球综合数据资料库Statista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1年,全球机器人的销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分别为329亿美元、363亿美元及410亿美元。考虑到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企业竞相进入这一市场。图片来源:东吴证券研报《人形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Tesla Bot 引领风潮,万亿赛道正式启航》
走进人形机器人领域,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逐渐展开。根据咨询公司SkyQuest Technology Consulting的统计,2021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价值已经达到14.8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173.2亿美元,而在2022年至2028年间,其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惊人的42.1%。
这一领域的历程,宛如一部精彩的史诗。早在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便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Televox”,虽然当时它还不能走动,但却已经能够接听电话,这无疑预示了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巨大潜力。
而到了1972年,被誉为“世界人形机器人之父”的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教授,成功解决了人形机器人双足行走的问题。由此,世界上第一个全尺寸人形“智能”机器人WABOT-1诞生,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技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进入21世纪,人形机器人领域更是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以本田发布的能够跳跃的人形机器人AISMO原型机为起点,全球多家科技公司及高校也纷纷加入这一赛道,推出他们的人形机器人产品。这些机器人在技术、设计和功能上的不断创新,让人不禁对未来充满期待。
马斯克入局之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已有众多玩家。他的加入,无疑为人形机器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图片来源:东吴证券研报《人形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Tesla Bot 风起,万亿赛道启航》
在众多人形机器人中,有几款尤为引人注目。如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机器人,以其卓越的舞蹈展示赢得了广泛赞誉。还有软银开发的Pepper、亚马逊参投的Agility Robotics推出的Digit,以及英国科技公司Engineered Arts的Ameca,其丰富的表情引发了大量讨论。
Atlas 机器人 图片来源:波士顿动力官网
在AI日活动中,马斯克的雄心壮志表露无遗。他承认当前的人形机器人还存在一些不足,但他坚信特斯拉有能力将其完善到更高的水平。他热切地呼吁全球的AI人才加入特斯拉,共同研发更先进的机器人技术。
此前,特斯拉已经发布了人形机器人研发人员的招聘启事,涉及约20个职位,涵盖“驱动器”和其他机器人关键部件的设计工作。其中一份招聘启事中写道:“你所编写的优质代码将在全球数百万人形机器人上长期运行。”这不仅揭示了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野心,也突显了马斯克对这一领域的热情和信心。他对人形机器人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更是看到了其背后巨大的商业潜力和全球影响力。马斯克和他的团队正在以实际行动,推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引领这一行业的未来。在国内,优必选、钢铁侠科技等公司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展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实力。其中,优必选在2021年发布了中国首款可商业化的大型双足人形服务机器人Walker X,其应用场景已经拓展到科技展馆、影视综艺、商演活动以及政企展厅等多个领域。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的预测,到2022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4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8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占6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占22亿美元。这一市场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2%,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和应用上的不断创新和迭代,其应用场景也在日益丰富。从简单的科技展示到日常生活陪伴的护理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因其与人类相似的外观和特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正如Atkeson所言:“人形机器人会很受欢迎,因为人类对具有人类特征的艺术和机器都很感兴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15%的劳动力可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这也预示着人形机器人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人形机器人在商业与个人场景的应用前景
在商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已经涉足医疗、物流、农业等多个行业,以其人性化的外形和技术优势,为这些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而在个人场景,人形机器人更是潜力无限,可以想象它们未来会在家庭环境中承担家务、安保、教育辅导,甚至情感陪伴等角色。
尽管人形机器人市场看似一片蓝海,充满了无限商机,但实际上,商业化进程却步履维艰。
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波士顿动力为例,其开创性产品Atlas虽已拥有成熟的软硬件系统,并具备行走、跑跳、搬运、避障防跌倒等稳定能力,但由于缺乏市场推广,并未能转化为实际的商业利润。波士顿动力的创始人马克 · 雷波特曾表示,没有至少25年的深入研究,机器人产品难以实现商业化。
事实上,波士顿动力的困境并非个案。其他公司如软银的Pepper机器人已停产,Engineered Arts的Ameca也没有明确的商用计划。可见,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仍面临诸多挑战。
这并不意味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黯淡。相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商业和个人场景的应用潜力巨大。目前的关键在于,如何克服技术、市场、成本等多方面的障碍,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业化。这需要我们持续的创新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会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事实上,关于机器人是否需要被制造成人形,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研究教授Sangbae Kim曾指出,人形机器人在完成某些任务时面临挑战,因为可能存在更简单的解决方案,并不一定需要人形机器人。
Bentley也有相似的观点。在他看来,让机器人尝试做人类所做的所有事情并不是一个明智的思路。工程师们更倾向于生产设计能够以较优化的方式执行特定功能的专业机器人。例如,汽车工厂里的焊接机器人就是专门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而设计的,其外形与功能相匹配。Bentley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技术角度看,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Bentley告诉记者,要让人形机器人在面对未曾遇见的情形时完成复杂的任务,这非常考验机器人的智能程度。人形机器人需要大量的驱动器来保证足够的自由度(运动的灵活性),这些驱动器与大量传感器相结合,以探测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事物。控制系统需要实时地控制这些零件,以便让机器人能安全地执行复杂任务。Bentley进一步解释,目前这些技术障碍都很难突破,大多数机器人的驱动器和传感器数量要少得多,控制性和规划能力也相对较差。
除了技术难题,高昂的成本也是人形机器人在商业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高端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与困境
一则报道揭示,本田ASIMO与波士顿动力Atlas这两款人形机器人的单台成本分别高达300万和190万美元。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高昂的价格,成为了这些高科技产品走向日常生活的巨大挑战。
在Bentley眼中,除了高昂的成本,人形机器人开发还面临另一个难题——电源系统。他强调,一个轻便紧凑且续航够长的电源系统是人形机器人研发的关键。现有的电池技术,其运行时间确实非常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
相对于Bentley的谨慎,Atkeson对机器人的技术前景表现出更乐观的态度。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阐述,机器人的大脑本质上就是智能化手机系统。谷歌、三星、Facebook、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正在不断改进智能手机系统,这一趋势预示着机器人大脑的开发问题在未来也将逐步得到解决。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未来的机器人技术将如何发展?是继续保持高昂的成本,还是走向普及?这一切,都有待时间的检验和科技的进步来揭晓答案。而无疑,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仍在不断向前推进,其技术前景充满了无限可能。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