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数字经济55个判断:命运与共大道不孤
张一甲以富有感染力的言辞,为在场的逾千名各界人士描绘了一幅数字经济的宏大画卷。她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带领我们领略了这个时代的脉搏,尤其针对中国数字经济的未来走向,给出了震撼人心的55个判断。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去年的25条判断。这些预测和判断引发了众多科技公司CEO的热烈反响。基于这样的反馈,张一甲表示,如果甲子光年发展顺利,她希望这样的判断能够成为年度的传统活动,激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接下来,让我们聚焦于张一甲关于中国数字经济的第一个判断:数据要素市场的崛起。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不久前,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数据的地位已经从辅助角色跃升为主角之一,与土地、劳动力、技术和资本并驾齐驱。这意味着新的经济范式已经开启——“经济产出”等于“生产函数”作用于这五大要素。
数据要素市场与传统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数据的特性包括无限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法律属性和权属界定不明确、虚拟性、多样性、高时效性以及价值实现上的聚合性等。这些特性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数据的价值,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数据。数据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它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数据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将为我们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张一甲也提到了互联网巨头们的下一个目标:数据中心。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和数据要素市场的崛起,数据中心已成为科技巨头们争夺的新焦点。数据中心的规模和效率将直接影响到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力。未来十年,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将成为科技巨头们的重要战略方向。他们将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超级数据中心,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这场战争将引发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和投资热潮。数据中心的崛起将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新战场,也将推动整个数字经济向前发展。张一甲的演讲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和深入思考。她的洞察力和前瞻性让人赞叹不已。她的演讲不仅是对数字经济的深刻剖析,也是对未来的大胆预测和展望。让我们期待她在未来的演讲中,继续为我们揭示数字经济的更多奥秘和未来趋势。随着数据中心需求的不断增长,其背后的因素逐渐显现。数据中心的需求与总数据处理需求及数据处理集中度呈现正相关,而与单体数据处理能力则是负相关。这一趋势的形成,既受到5G技术推动下的海量数据处理需求的催化,又与摩尔定律面临的挑战有关——数据量迅猛增长的单个服务器处理数据的性能提升速度却在放缓。为解决这一瓶颈,建立更多的数据中心成为必然之路。
在新基建政策的推动下,科技巨头们纷纷加大投入,从单纯租赁数据中心转向亲自参与建设和研发。腾讯、阿里、百度等巨头纷纷宣布巨额投资计划,以响应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这一赛道已经变得异常激烈,未来的数据中心产业,很可能会像工业时代的汽车产业一样,成为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回顾过去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汽车产业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无可替代。一辆汽车背后是成千上万个配件的支撑,对制造工业的带动作用极为显著。同理,数据中心的发展也催生了庞大的产业链,服务器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虽然看似与汽车相去甚远,但实际上其背后也有着复杂繁多的配件需求,以及对创新的高要求。
而当前,第五代计算平台的崛起正改变着数字化的进程。在这一平台上,“人”首次不再成为数字化的必经环节。每12年左右,都会涌现出新的计算平台,它们不断拓宽数字化的维度。从IBM的PC机开始,到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再到如今的AI、边缘计算和5G的融合,数字化的范围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尤其是第五代平台,通过传感器和传动器的应用,让数字化进程更加智能化,人的角色也开始发生转变。
“镜像效应”正在逐渐扩大,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的融合更加紧密。商业世界正在变得更加聪明,数字系统和现实世界实现同源同步,商品的可感知、可交互、可连接、可追踪成为可能。这一切都依赖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智能OS、GPS定位、传感器等。
随着“数字原生”时代的到来,数字链条逐渐延长,物理链条逐渐缩短。新一代的数字原生人群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数字化生存已成为他们的常态。他们通过手机上的各种应用,可以轻松调度物理世界的资源,形成人与数字世界、物理世界之间的三角关系。
一、判断与创新成本降低:从实验验证到模拟择优
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镜像效应,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创新成本的显著下降。通过数字空间的模拟仿真,企业可以在实验阶段进行大量试错,从而大幅降低研发成本和提高研发效率。例如,SpaceX通过数字模拟大幅降低了火箭发动机研制成本,这一模式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切实可行的。这一趋势也为价值的诞生逻辑带来了变革,实现了产消合一的模式转变。数字经济中的价值不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而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紧密融合。每个人在消费的同时也在生产,消费越多,资源总量也就越大。这种变革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成长。
二、数字经济的核心商业模式:XaaS——一切皆服务
数据要素的特性决定了以所有权转移为基础的传统交易方式难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数字经济的核心商业模式正在从产品转向服务。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应商快速兴起,各种角色都在争相成为赋能者。在这一背景下,“XaaS(一切皆服务)”成为数字经济最核心的商业模式之一。传统产业龙头、互联网巨头、传统IT领域的软硬件企业以及新型科技公司都在积极转型为服务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服务,而非单纯的产品销售。这一趋势要求企业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同时这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并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服务而非产品,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未来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广阔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和挑战。。企业需要紧跟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并取得更大的商业成功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和管理模式确保自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三、硬件产品的软件容器化:重塑价值体系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硬件产品的软件容器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硬件产品开始融入数据和算法的价值元素使得硬件逐渐转变为软件的容器而产品的价值也由软件功能驱动重塑了价值体系的结构和构成。。这一变革使得硬件产品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其物理属性和性能表现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软件功能和用户体验的提升和改进。。四、深井时代的开启:数字产业化的新趋势深井时代的开启标志着数字化浪潮已经行至深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单纯的技术创新逐渐渗透到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数字产业化的占比逐年下降而产业数字化的占比逐年提升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这一变化意味着数字经济不仅仅是新经济的代名词而是新经济与旧经济新空间的结合体后者的增长空间更大发展潜力更强。。在这一趋势下企业需要紧跟数字化浪潮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取得更大的商业成功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只有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数字化转型将继续深化新的商业模式和增长动力将持续涌现企业需要紧跟数字化浪潮积极拥抱变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取得更大的商业成功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之一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之一。。数字经济重塑商业生态系统,深化底层数字化增长的重要性
数字经济正在推动商业生态系统的全面变革。在这一进程中,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仅是表面现象,其底层增长动力更为关键。数字经济的底层增长比靠近用户层面的增长更为迅猛,呈现出一种“自下而上”的动力趋势。随着数字化层次的深入,增速也随之加快。
这种变革背景下,企业的角色和定位变得尤为重要。数字经济的生态越来越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遵循着演化的理论,不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灵动的生态构建过程。在这个生态中,企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生态系统,并找到稳固的“生态位”。正如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所提到的,新一代科技企业需要在新的生态系统中构建核心地位或占据有利位置。生态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方向。
在物联网时代,终端产品的境遇也发生了变化。大C终端(如汽车、家电等)展现出强势地位,而小C终端(如家具、玩具等)的多样性体验则让卖场和服务渠道占据优势。不同种类的终端产品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市场地位也呈现垄断与竞争的态势。这一切都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控制节点的不同。
对于面临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来说,它们面临两大选择:平台化或被平台化,集成或被集成。在新生态系统中,企业需要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平台化的商业模式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协调和配置资源的关键力量。全球市值最大的数字企业都在积极构建平台生态,为中小企业提供接入的机会。
判断17:产业链关系从“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data与data共舞,服务与服务相吸
随着工业经济时代的落幕,数字经济的崛起,企业间的价值创造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线性价值创造模式,强调从上游购买原材料到下游销售产品的过程,注重消灭竞争对手并从上下游企业中获取更多利润。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间的关系正在从“零和博弈”转变为“正和博弈”,共建共赢的生态系统成为主流。
科技公司与科技公司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大家发现,通过合作拿订单比单打独斗更能获得更多利益。客户需要的是更加综合、全栈的投入,单个公司很难满足其需求。生态各方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加法效应”,而是“乘法效应”。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海量数据沉淀为对不同场景的理解。服务的越多,理解的越多,可服务的越多——data靠近data,服务吸引服务。一个更加灵动、协同的生态,将成为客户更好的选择。
判断18:云计算的角色跃升——从治理工具到治理思维,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
在过去的十年里,云计算经历了基础IT要素上云、业务系统上云、企业间云端互联三个阶段。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速,云计算的角色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上升到了治理思维的层面。对客户的影响也从单纯的生产力扩展到了生产关系。云计算正在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判断19:业务与云的深度融合——从业务理解技术到技术理解业务
几年前,企业上云时可能云是很强势的,企业需要适应云的要求。今天的趋势正在发生翻转。我们看到的趋势是从“业务向云”到“云向业务”。云计算的技术正在更深入地理解企业的业务,因为云计算更加灵动,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标志着云计算与业务之间的深度融合。
实勘结果揭示: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勘结果来进一步了解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今年,甲子光年深入访问了超过700位数字化供应端的科技行业CEO,并进行了覆盖超过2000家数字化客户端的问卷调研。
判断20:数字化的水温——格局未定,深海寻宝
从2018年至2020年,终端企业上云比例从11.7%上升到了16.6%,这是一个积极的增速。我们也要意识到,云计算与信息化的赛程仍然处于早期阶段。格局远未定,深海有珍珠。尽管云计算已经炒作了多年,但仍然有许多值得探索的机遇。
判断21:企业高度依赖供应商,数字化转型的蛋糕正在变大
调研显示,涉及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高度依赖供应商。96%的企业都会借助外部供应商来进行数字化转型,并且预算逐年增加。这表明数字化转型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供应商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判断22:选供应商看重效果而非价格
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更看重的是效果而非价格。这反映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成果的实现。
判断23:对供应商的要求分化——大企业要持续服务,小企业要全方位“保姆”
客户对供应商的要求有所不同。大型企业需要持续的服务支持,而中小企业则需要从战略到执行的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这反映了不同规模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判断24:数字化触点下沉——从高层到中层,从战略到执行
数字化的触点正在下沉。服务的对象更多地是中层管理者而非高层管理者。这意味着数字化正在从战略层面渗透到执行层面,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判断25:企业数字化的内在动机不同——大企业图利润,小企业谋生存
判断聚焦点:客户关注重点 —— 制衡机制、客户体验与组织架构协同并进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核心关注点发生转变。我们对一系列数字化相关要素进行全面梳理,客户在考虑过程中会重点权衡三大要素:制衡机制、客户体验和组织架构。让我们深入洞察这三点,一探究竟。
洞察一:数字化进程中的三大支柱 —— 制衡机制、客户体验与组织架构重塑
在数字化浪潮中,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如何构建制衡机制、优化客户体验以及适应性的组织架构重塑尤为关键。三者协同并进,方能引领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稳步前行。
判断二:数字化转型的七大准备 —— 从战略到执行,路途艰难
企业数字化之旅并非坦途,需跨越七大关口:资金预算、关键人员保障、技术与供应商选择等。其中,“脑袋容易身体难”的现象尤为突出,顶层设计与资金保障相对充足,而组织共识、人才保障及流程优化等方面仍需加强,“战略容易执行难”。
核心目标锁定:数字化转型之根本 —— 盈利能力提升
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答案简洁明了:盈利能力。数字化手段需切实助力企业实现盈利增长,务实的目标引领企业稳步前行。
角色定位: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力量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谁是核心推动力量?大型企业更依赖业务端推动,而中小企业则更多依赖一把手的主导。不同企业类型,关键角色定位各异。
资金分配介绍:数字化投入的重点领域
资金预算如何分配?在数字化投入中,一半资金用于系统建设,另一半则投向数字人才培养、服务与咨询等领域。投入领域多样,体现企业对数字化全面发展的重视。
企业依赖度分析:小企业更依赖外部服务
小企业相较于大企业,更依赖外部服务。供应商策略需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大企业定制,小企业标准化,供需之间需找到平衡点。
行动侧重:企业数字化的步伐与方向
企业数字化行动的重点不同。小企业侧重于机制建立,而大企业已经开始业务转型。两者在数字化道路上各有侧重,步伐稳健且方向明确。
应用热点:客户导向的数字化实践
企业数字化应用中,哪些应用最受关注?实勘数据显示,营销与线索管理、订单与收费管理等客户导向的应用最受企业青睐。这说明企业最拥抱的数字化应用是那些离客户更近的应用。
实践反馈:外部应用优于内部挑战
数字化实践效果如何?部分应用的实践效果超乎预期,尤其是那些靠近客户的应用。优化生产计划等内部挑战的实践效果往往不如预期,而客户体验优化等外部应用则表现出色。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客户导向的数字化实践的重要性。
未来展望:大型企业与小企业的数字化路径差异
面对数字化的下一步,大型企业与小企业的选择不同。大型企业更注重数据管理能力,小企业更注重企业敏捷性。不同类型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字化路径。
新技术关注热点:基础技术的广泛应用
新技术如何被看待?各类新技术均受到企业关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很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基础技术仍是当前企业关注的热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企业将探索更多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洞察大湾区与长三角的活力涌动
当今的两大工业重地——长三角与大湾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活跃期。这两个区域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全球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热点。
行业数字化的内在驱动力
随着数字化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三大行业——制造业、地产和TMT的数字化内在动机显现。制造业注重“柔性”生产,追求更高效、更个性化的生产模式;而地产和TMT行业则更看重数字化带来的利润增长。
行业数字化就绪程度的差异
仔细观察可见,地产行业在资金预算上最为充沛,但在执行能力和业务流程模式的优化上有所欠缺。相比之下,TMT行业在数字化预算流向上更偏向于云计算,而制造业和地产业则更依赖传统IT技术。
服务诉求与数字化实践的不同
每个行业在数字化过程中的服务诉求都是独特的。制造业更依赖个性化的支持,而无论是哪个行业,对咨询服务的渴望都是一致的。数字化实践措施因行业而异,科技公司在为这些行业提供服务时,必须根据行业特点调整策略。
给科技厂商的建议
对于科技厂商而言,有几个建议值得参考。在广告投放上,应重视移动社交媒体的力量,深入理解“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其实是客户需求的两种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一张网。在获取客户方面,尊重现有供应商是关键,合作而非竞争是更明智的选择。通过合作,可以利用供应商已有的客户信任和关系,共同帮助客户实现信息化升级。在提供服务时,长板必须长,短板不能有的原则至关重要。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要特别注意避免数据迁移和计费方面的问题。
关于交付的考验
收入的增长伴随着交付的考验。从1亿到10亿的收入跨越,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交付能力和客户期望的管理。交付是服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客户体验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交付能力,才能应对更大的市场挑战。
硬件与国际化品牌的机会
在全球互联网浪潮中,软件正在改变世界,但硬件依然拥有巨大的机会。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下一个国际化品牌的机会可能仍然在于硬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将为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软件企业走向海外之路充满挑战,由于严重依赖本地化服务,使得适应不同地域文化的需求变得尤为关键。曾有一段趣闻,某APP进军阿拉伯市场时,因阿拉伯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右至左,导致许多当地用户误认为评分中的一星为最高评价。尽管该APP在Google Play上收到了诸如“very good”的积极反馈,却同时被误打一星。相较之下,硬件企业出海则展现出显著优势,如华为和大疆的成功案例所示,只要产品质量过硬,便更容易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企业下一个国际化的契机在于硬件领域。以禾赛科技为例,这家专注于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的企业海外市场收入已经占据半壁江山。问及他们成功的秘诀,得到的回答简单而坚定:“产品力。”他们自始便致力于开发全球顶尖的产品,国内市场只是起点而非终点。这正是硬件的魅力所在——通过专注产品力的提升,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数字经济的“信任”问题。在To B时代,信任成为最宝贵的资产。传统的熟人社会与契约社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基于关系而非信任机制。随着时空观的拓展和贸易伙伴的增多,我们必须摒弃熟人关系的束缚,拥抱更加开放的契约文化。全球化要求我们理解并遵循商业合作的规则,建立全球化的信用体系。新一代科技企业有责任构建一个以信任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使我们被更多人认可和接受。
生态发展必须坚守科技向善的原则。巨头企业在追求底座化、平台化的过程中,必须恪守边界。否则,任意抬高底座、侵占应用企业的利益,将破坏生态的健康发展。只有合作伙伴获得利润,才能为用户提供最佳体验。巨型数字经济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它们需要更加珍视生态的可持续性。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也需要警惕决策过度依赖数据的倾向。数据是重要的,但并非万能。人的主观义务和机器的局限性同样重要。在某些情况下,人类的直觉和判断比数据更具价值。年轻企业家过度依赖数据可能会削弱他们的魄力、勇气和直觉。创业需要脑力、体力、心力和定力,其中心力和定力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判断52:走向未来的科技之路并非单一,没有绝对答案
新一代科技企业在面临选择时,面临的是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是聚焦单点还是全栈都做?选择大客户还是小客户?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这些问题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正如当下许多科技企业在前行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一样,它们面临的并非一个惊天动地的巨大难题,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深思熟虑,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就像寓言故事中的布里丹之驴一样,当面对两个看似等同的选择时,过于谨慎和犹豫不决可能会让机会溜走。企业在面对决策时,需要像扔筛子一样随机应变,因为每一条路都有可能通向成功。
判断53:数字化浪潮永无止境,第五代计算平台只是新的起点
我们已经进入第五代计算平台,每一代计算平台都在数字化不同维度的信息。第五代计算平台绝非终点。区块链数字化了信任,降低了交易成本;量子计算数字化了微观世界,可能引发IT基础设施的新一轮革新;脑机接口数字化了大脑的活动、思维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将开拓崭新的、高价值的商业应用和社会价值。我们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未来的道路还很长。
判断54:警惕科技问题,警惕算法的偏见和束缚
今年我深受启发的两篇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和《抖音内幕:时间熔炉的诞生》,让我对科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技术可能是中性的,但算法却可能带有偏见。我们需要时刻警惕算法背后是否存在偏见,因为如果我们不警惕,我们可能会反被算法困住。智慧带来的问题,需要更大的智慧去解决。
判断55:新一代科技企业肩负多重使命
新一代科技企业的特点之一是它们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肩负着许多商业之外的使命。除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之外,它们还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其他领域,如生物科技、能源技术、气候环保和星际探索等。这些领域都有许多故事等待我们去讲述和探索。这些企业不仅追求商业成功,更在努力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