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万个物流工作岗位将因机器人的存在而被重新定义
相比于脑力行业,体力行业面临来自机器人的冲击更大,特别是那些包含大量机械性、高重复度工作的体力行业,典型如物流行业。事实上,物流行业也是近年来自动化进程加速相对较快的一个行业。从罗兰贝格的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法国至少有50万个非技术性就业岗位直接与物流业相关(装卸搬运车驾驶员、打包工人、其他仓库工作人员),在欧元区15个领先国家中,这个数字接近360万,而这360万个工作岗位将在15年内因物流机器人的存在而被重新定义。
不难判断,不管是各式仓储机器人还是配送途中的无人机,机器人(包括无人机)愈发成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程度将决定相关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机器人成本下降,人工成本上升将推进物流机器人的普及
对物流行业而言,机器人在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优势显著,以码垛作业(将封箱机封装好的成品按一定顺序、规格整理好码放在托盘上)为例,目前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包装码垛机器人在码垛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90%,绝大多数包装码垛作业由机器人完成。包装码垛机器人在我国物流行业中也已得到广泛应用,较典型的案例有蒙牛乳业、可口可乐、珠江啤酒等。他们借助机器人技术实现包装码垛作业的自动化,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和企业利润。
近年来,机器人领域的创业一直保持着相当的热度,即使在全球创投市场收紧的状况下,机器人初创企业还能拿到不错的融资,表明投资者对机器人应用前景的普遍看好。
2010年以来,机器人行业(包括无人机)的投资额增长了4倍多,2014年几乎达到5.7亿美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谷歌在2012-2014年间连续进行的8起收购。许多初创企业(如Rethink、Fetch等)先后开发出低成本机器人物流解决方案,预计至2020年,大量机器人物流解决方案成本将降至10万欧元以下。据罗兰贝格的研究数据表明,1990-2005年,的价格降低了一半;2010-2015年期间价格折半。2015年,最便宜的机器人物流解决方案(Unbounded Robotics UBR-1)约为2万欧元。另一方面,全球的人工成本呈逐渐上升趋势,原来在中国的制造厂商正在向人工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等地搬迁。在人工成本最高的欧洲,机器人在物流行业的普及更是成了一个明显趋势。长期看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成熟,机器人生产效率的提高、寿命的延长,机器人成本的下降和人工成本的提高将共同促进机器人在物流行业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