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机器人悄然登场,智能技术改造旧车库……​这些新技术有“前景”吗?

服务机器人 2021-12-05 16:18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只要按一下存车钮,车就自动停到地下车库去了,布丁机器人再也不用自己去找车位,很方便!”在临港科技城创晶科技中心内,一位车主感叹道。清洁机器人当不少人还在为找不到停车位头痛不已时,一种新兴的智能停车机器人技术已经悄然出现在上海部分新建停车库内,该技术可利用智能算法等优化停车场存储空间,提高停车密度和效率。
这也是长期关注大城市停车难题的市政协委员刘建民最近很感兴趣的一项新技术。
连年上升的机动车保有量和有限的停车资源,令“停车难”成为上海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智能新技术的出现和运用或将缓解这一困境。今年,刘建民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停车场智能化技术改造的提案,建议通过最新停车机器人等技术,激活大量废弃闲置的停车资源。
一些新技术显然也进入了政府部门的视野。相关技术研究和选点以及与供应商的磋商也在积极推进中。新技术实际效果如何?能否进一步推广?还需要哪些配套措施?委员调研后提出意见建议。
智能停车技术“新”在哪?
现实生活中,车主们常常会遭遇这样的窘况好不容易找到的空车位,因为其他车主的不规范停车而无法停入,或由于立体车库间距较窄,导致进退两难,只好另觅他处。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刘建民调研后发现,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手段,使用停车机器人设备,可以大幅减少停车场的公摊面积,从而实现同等面积条件下可规划车位数最大化的目标。
从外观上看,停车机器人类似一块面板,它可以自动行驶到车底,将车辆平稳托起,并根据系统智能运算,结合车辆体积等数据,将车辆自动搬运到最适合的地点,优化停车空间,车主无需驶入车库,操作均由机器人完成。,机器人背后还有一整套全流程的智能系统,覆盖存车、入库、导航、取车、支付等多个环节。
记者注意到,相关技术已在上海部分新建车库中得到应用。在临港科技城创晶科技中心,一款自动停车agv系统的运用,省去了寻找车位、倒车入库、寻找车辆、寻找出口等繁琐环节,车主只需将车辆驶入车库后规范停泊,下车后按下存车按钮,当车库门关闭,车辆自动下降至地下停车库,无人搬运车会自动驶入车辆下方,将车辆平稳托起,并根据系统运算,将车辆停放至车位内,整个停车过程只需短短3分钟。
车主无需担心机器人误操作或刮擦,据介绍,由于使用了激光导航等技术,其定位精度低于5毫米,最高行驶速度达1.5米/秒,载重量达2.5吨,可以确保车辆安全有序停放。取车时,车主还可以选择手机支付或刷卡支付,通过预约功能,提前告知系统将车辆搬运至停车平台,然后在预约时间内抵达停车平台,快捷取车,无需等待。
智能停车技术适用于哪些场景?市交通委梳理后发现,目前在推广建设的高土地利用率、智能化停车设备主要有三类,包括可应用于中心城区边角料地块建设停车设施的垂直盾构技术沉井式车库、适用于新建集约型地下车库和已有地下车库改造的停车机器人车库,以及能够同步并行处理多辆车的存取需求的SSP智能停车设备。
市交通委答复提案表示,近期,市级层面已在牵头研究相关技术,部分区也在积极选点,与相关设备(服务)供应商进行前期技术方案研究和合作模式磋商。下阶段,将会同相关部门(区)协调推进试点项目落地,跟踪评估试点项目实施效果,根据评估情况,研究后续推广计划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市场化运作机制。
技术改造,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尽管新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停车效率,但在现实层面,推广仍有不小的难度,有限的空间资源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医院、学校、老小区等场地资源本就紧张的区域内,要辟出空间新建一个智能停车库并不现实。
与此,车位的供需矛盾正在进一步加剧。《2020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显示,奥特曼机器人全市拥车家庭占比已达三成以上,每千人拥有222辆小客车,较2014年提升68%,保有量显著增加。市交通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本市注册小客车共有397万辆,另有长期在沪外牌小客车158万辆,两者相加达到555万辆,而本市小客车泊位共有534万个。
从数字上看,供需矛盾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为何市民依然会感到停车难?刘建民告诉记者,虽然两者数量接近,但在534万个小客车泊位中,有354万个是居住小区内的划线小客车泊位,其中有很多存量资源因各种原因未被完全利用,不少停车库存在资源闲置的情况。
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智能技术改造旧车库,在存量中挖空间被视为一条可行的路径。“目前已有的地下或地上停车场或车库,在净高达2.2米的情况下通过停车机器人改造,除必要的公共区域,其余面积可全部用来停车。”刘建民调研后发现,通过将车库通道重新整合,车辆呈密集阵列,车间距进一步缩小,单车位对应建筑面积可由原先的40平方米左右降为16-18平方米,车库面积使用率可提升50%-80%。
在现有装置里“改”技术也是一种方法。在不少小区,由于设备故障率高,运营成本高,停车库的管理方没有足够的精力或财力对车位进行维护升级,导致很多停车场原有大量已建好的地下两层简易升降停车装置,处于未使用或废弃状态,造成停车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我们在实地调研时发现,很多小区内划线小客车泊位空着,居民的获得感并不强。”刘建民解释说,现在,不少小区内的双层停车位第二层往往空着,原因在于机械设备不过关,车主顾虑安全问题不愿意停上去,工作人员也常因不懂原理或怕麻烦而不愿意帮忙操作。
通过已有的新一代的智能双层停车增位技术,或可解决这一问题。智能化改造后,无需人工控制操作,设备可自动将车停到空位上,增加安全性和操作的便捷性。刘建民算了一笔账通过对净高或局部净高达3.4米的老旧车库进行升级改造,车位数可达原来的3-4 倍,可实现高效率的无人化管理。
政策层面,今年,智慧停车已被列为“新基建”首批示范工程。市交通委透露,以徐汇区西岸传媒港特大型地库为建设重点,先行开展技术测试,主要考虑综合应用高精度电子地图、北斗室内导航、自动泊车、充电机器人、数字人民币、5G等多种新技术模式,探索实现覆盖出行停车全过程的停车信息服务。,还将制定发布《本市智慧停车场(库)建设导则》,明确本市智慧停车场(库)建设技术要求、运维模式等,指导“十四五”期间大力推广智慧停车场(库)建设。
多措并举,深挖存量空间
从现有基础条件入手,是不少地方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原则之一,但在智能技术无法覆盖的地方,如何进一步挖掘存量空间,成为各方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这关乎土地的复合利用问题。”刘建民建议,在车库之外,可充分利用老旧小区地面绿化的空间改造成立体停车库,并建立立体绿化场景。
这一思路已有相关政策支持。2017年修订完善的《上海市居住区绿化调整实施办法》,增加了以立体绿化的形式折补因地面绿化减少的面积等内容。市交通委表示,从老旧小区情况来看,虽然调整困难较大,但仍可从实际出发,在各类构筑物(附属设施)屋顶或周边,采用立体爬藤、绿廊棚架等形式予以实施。
具体操作中,外部新建、内部挖潜以及周边共享都是重要的手段。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已发文明确,结合公园绿地、学校操场等建设停车设施,结合美丽家园建设、旧住房更新改造内部潜力增建停车设施,结合市政道路开放临时停车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资源共享利用。
市交通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已创建64个停车治理先行项目,开工建设8200余个公共泊位,内部挖潜增设3200余个泊位,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共享泊位2000余个。近日发布的《上海市道路运输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小客车泊位总量力争达到650万个、经营性停车泊位达到120万个。
从场景来看,老旧小区、医院和学校在特定时段的停车矛盾依然较大,道路停车位成为重要的停车场地资源。对此,有委员建议,应合理规划黄线禁停区域,划出停车区域,为周边居民提供限时车位,让非主干道马路发挥疏解停车难问题的作用。
市交通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道路停车场3654处,泊位12万余个。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公交站、学校、医院、商业网点周边等有临时停靠需求的区域开展梳理排摸,并按照疏堵结合、严宽相济的理念,设置禁止长时间停车线(黄虚线)1560处,有效缓解部分禁止停车路段的临时停靠需求,平衡道路畅通与停车需求之间的矛盾。
市交通委表示,下一步,机器人佳佳将依托停车难综合治理民心工程的推进机制,按照“适当满足基本停车需求,严格控制出行停车需求”的原则,通过数字化赋能、精细化管理,提高既有停车资源使用效率。,通过 MaaS(出行即服务)系统的建设,机器人聊天引导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倡导绿色集约出行,从源头上减少小客车出行需求,缓解“停车难”矛盾。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