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开打新冠疫苗加强针 专家解读
服务机器人 2021-10-15 10:32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自9月以来,我国已陆续开展疫苗加强针的注射工作。据红星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5个省市启动了此项工作,但各地对接种人群限制、年龄限制等规定则各有不同。如安徽芜湖、福建厦门等地接种加强针的年龄限制,放宽到了12周岁以上。
所谓加强针,即完成疫苗接种后,根据抗体消退的情况进行补充接种,保持人体对病毒免疫力的疫苗剂次。如在乙肝、流感、狂犬病等传染病疫苗接种中,使用加强针的做法并不罕见。
加强针接种工作自9月逐步放开以来,已有不少人完成了接种。如在湖北,根据当地疾控中心统计数据,包括武汉、襄阳、宜昌等多地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后,截至10月10日,湖北已有4.071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
而从现有公布的疫苗加强针接种方案来看,开放加强针接种的人群规定,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全面向满足条件的公众开放,另一种类型则是优先重点人群。如河南郑州,便采取了全面开放的措施
据河南日报10月13日报道,河南郑州已从10月13日开放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现阶段可用于实施的加强免疫接种疫苗包括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灭活疫苗和天津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
按照上述加强针接种要求,需在全程接种上述疫苗期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中实施加强免疫接种。而本次郑州开放的加强针接种将优先供给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也建议加强针接种使用已接种过的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多地区放开疫苗加强针接种后,不少网友也提出疑问,为何前期接种了疫苗,还是需要再接种加强针?难道前面的疫苗“白打”了吗?
对此,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根据世卫组织的建议,特别需要接种加强针的目前是部分重点人群。但从全局来看,未来可能所有人都需要接种加强针。
“如果世卫组织没有相应的证据,就不会提出接种加强针的建议。”金冬雁解释称,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说明之前接种的两剂灭活疫苗,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免疫效果确已下降。但对于疫苗免疫效果具体下降的数值,目前仍不可确定。,在金冬雁看来,在免疫效果下降的现实下,进一步接种加强针,是筑牢病毒防御较为明智的选择。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大健康产业论坛暨第三届“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大会上也指出,灭活疫苗或mRNA疫苗接种之后半年,免疫功能都有明显下降。而根据国内最新研究,接种疫苗第二剂后6个月再接种一剂,抗体水平增幅达到十多倍,且接种后再过6个月还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他表示,这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增强免疫的办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我们和病毒的持久战仍处于相持阶段,疫苗应该抓紧打,尤其是强化疫苗,可以唤醒人体免疫力。在面对疫苗对变异病毒作用的质疑上,张伯礼表示“疫苗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甚至对确诊病例防止转重和死亡都很有效果。”
另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近期接受的采访中提出,如果2022年初疫苗接种率超过85%,中国就将考虑开放边境。高福指出,疫苗接种率能达到85%以上感染者将变得很少,感染者也不会再处于重症或死亡的危险之中。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周二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上,谈到新冠疫苗接种时表示“今天疫苗接种的目标定位已经发生了转变。我们现在没有办法通过疫苗接种完全阻挡疾病的传播,疫苗接种之后的目标主要是把疾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的水平。”
张文宏表示,即便是在国际上进行第三针疫苗的接种延长和提高疫苗的保护效力,我们主要目标也仍然是预防和降低重症。
根据本月早些时候发布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数据,辉瑞/拜恩泰科(BioNTech)新冠疫苗在预防新冠感染方面的有效性在第二剂接种后六个月从最初的88%下降到47%,但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性仍然保持在90%左右的高水平,即便是针对具有高度传染性的Delta变异株也是如此。
张文宏还称,新冠变异株Delta的出现,接种疫苗后对于感染后的重症化仍有比较高的保护力,显示疫苗对于预防重症仍然有效,但另一方面由于病毒的基因变异,也对疫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疫苗需要针对新的变异株仍能保持持续的保护力,部分高风险人群需要打加强针来维持对病毒的免疫力。
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在峰会上表示,他正在积极推动不同抗原疫苗接种的设计,以提高疫保护效果。目前中国尚未公布任何关于不同疫苗混合接种的临床试验数据。“中国疫苗过去很多年都以仿制为主,近几年开始出现创新势头,一些疫苗逐步被世卫组织批准,推动了中国疫苗在国际上被认可。”朱凤才表示。
上一篇:重庆中心城区为何会地震?解答来了
下一篇:高雄46死火灾:女子烧香驱蚊被查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