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蜡像馆

行业资讯 2022-12-21 17:39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莫名其妙就存在着的事物,即使真心喜欢的人不多,甚至在大多数人内心深处为之反感,竟也在时代变迁中不动神色地留存了下来,比如说——杜莎夫人的蜡像馆。
踏进蜡像馆为了维持蜡人状况而刻意保持的冰冷空气,你会觉得周遭弥漫着恐怖、搞笑、诡异相混杂的气息。那些一眼看上去恰似真人的名人蜡像将你环绕,仿似你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无数双眼睛的暗中监视下。而当你斗胆回望时,与你对视的玻璃瞳孔却瞬间了无生命的神采,苍白的脸色下,人工制造的“血管”若隐若现,与其说是栩栩如生到要活过来不如说更像刚刚死去......相信我,等你看完这篇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前前后后,你就再也不想走进任何一间蜡像馆了。
从祭祀到革命
自恋的人类总有100种以上的方法,来展示自己的形象或纪念自己的祖先早在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大帝亚历山大就曾令工匠为他量身打造蜡像;类似秦时的兵马俑,古埃及时的蜡质神像在君主的殡葬仪式后被用作陪葬;古罗马时期的贵族家庭还会把祖先的蜡像呈列出来以作展示瞻仰……而时至今日,蜡像逐渐从宗教、祭祀的神坛走到普罗大众对这门塑造手艺的鉴赏,以至于成立了专门的蜡像艺术馆,供游客在三维世界里与自己崇拜的“人物”作近距离接触。这其中最赫赫有名的当属杜莎夫人蜡像馆。
杜莎夫人的原名叫做玛丽·格劳舒尔茨,1761年她出生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一个普通家庭。按照正常的轨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许是在女管家和工厂洗衣女工中二选一。6岁那年其父去世以后,她搬到了母亲作为管家工作的库尔提乌斯医生家,而后者是当时制作医学解剖蜡像的专家。因为这层关系,医生教会了杜莎夫人塑蜡的手艺。杜莎夫人是一个聪颖又勤奋的学生,1777年她就为伏尔泰创作了第一份蜡像,由此成名。后来她又陆续为卢梭,富兰克林等名人作像,不久皇室也闻风而来,请她代为制作私人蜡像。
如果事情就这样朝前发展,杜莎夫人也不过是千百个为王室效劳的手之一,偶尔的红极一时,终究会被历史淡忘。她的人生又一次被时代所裹挟,一个伟大的历史性事件给了其人生路线一个强劲的外力,带来了第二次转折,这个事件就是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巴士底狱被无数愤怒的农民攻占,8月底他们就冲进了路易十六的皇宫。路易的身首异处只是大屠杀的开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巴黎每天都是血肉横飞断头台下人头攒动,欢呼鼓掌;台上人头落地,滚出血印。在这场革命中,被认为是皇室同情者的杜莎夫人也曾差一点成为台上无头尸中的一个——她曾经被关押并被剃光头发,只等着被处决。在关头,出现在她面前的不是刽子手的屠刀,而是一个滴血的头颅。
杜莎夫人蜡像馆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记录,来自网络
杜莎夫人的蜡像手艺给她留了条活路,作为活下来的代价,杜莎夫人要尽可能地把皇室以及法国大革命中被处决的反派头颅做成死亡面具(Death mask),以供游行中的人们作为游行道具,宣扬革命成果。
什么叫死亡面具呢?
Death mask
《圣斗士星矢》中,有一个巨蟹座黄金圣斗士就叫迪斯马斯克(Death mask),他是能以肉身自在往返于冥界与现世的圣斗士,必杀技是积尸气冥界波,能够直接攻击对手的魂魄,将其送往冥界的入口(好中二)。然后亮点来了迪斯马斯克对自己手刃敌人的处置是,将其面部割下,挂在巨蟹宫内做为战利品。
为什么我完全不记得小时候的圣斗士星矢竟然这么变态,原漫画作者真的不是被仇人派来黑我大巨蟹的吗?不过更变态的是,迪斯马斯克的名字和“嗜好”,还真是源于蜡像面部制作的一种古老的技能。
今天我们要制作面部蜡像,基本过程最简单来说第一是尽可能多采集被制作者多角度的面部照片,或进行实际的面部测量,根据这些数据来制作出一个泥稿,也就是说捏出一个泥人头,在此基础上开始精修蜡稿。在蜡像上细节雕刻,并植入假眼球、假牙、头发、眉毛、眼睫毛、胡子等等,顺带一提的是,很多蜡像的头发用的都是真人毛发。
这样的数据测量与建模,电脑帮了很大的忙,而回到人工智能还不知为何物的绝望时代,比如说古埃及时期,没有电脑数据测量制作3D图像的时候,能最精确获取死者面部特征的办法就是,直接以他们的面部为模型在死者面部浇上一层粘土,待干后取下就是最好的模子,简单好用。这样的模子有的成为面部雕塑的模型,有的翻制成金质的“死亡面具”,在葬礼上盖于死者面部,之后与死者遗体一起下葬。
类似的死亡面具在欧洲屡见不鲜,几乎每一个伟人死后的几小时在尸体还未腐烂前,都会有专门的人员来为他们的面部制作死亡面具用以纪录和瞻仰,也为将来制作肖像画提供参考资料而做准备。
得以这样忠实的记录,所以今天我们能够看到
但丁——
莎士比亚——
美国总统林肯——
等等等等。
到了中世纪,这样的死亡面具还被用来确定意外丧命的人口身份。照相技术还没有出现或普及,画师又往往天马行空的情况下,制作死者的面具来寻找遇难者家属和辨别死者身份,都是一个有力的物件。这些遇难者面具竟然也有传奇。一个16岁遇害并被抛尸塞纳河的法国姑娘,因为美貌与死时的美丽微笑,连为她制作死亡面具的医师都不禁怦然心动,赞赏她的临死时的笑容甚至“可以媲美蒙娜丽莎”,然后就此在死后出了名(可见颜值有多么重要)。多有名呢?当时的法国都为她死去时平静微笑的面容所倾倒,她的死亡面具毫不忌讳地被大量翻制,用作装饰性的墙面挂件,又称为“L'Inconnue de la Seine”,即“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而今天我们学急救知识时,可能会有一个假人来让你做心肺复苏,或者是人工呼吸,这个假人的面部模型也是当面漂浮在塞纳河的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被最多人类“亲吻”过的死亡面具。
贝克街的亡灵
说了那么多,再回到我们的主人翁杜莎夫人身上。所以现在你应该明白,杜莎夫人对那颗滴血的头颅都做了什么在死人脸上倒上熟石灰,干了以后取下就是模具,把蜡倒进模具里风干就会得到一个蜡像头。除了玻璃眼球,真人的头发、和真人的牙齿是杜莎夫人一定会用到的,又逼真又恶心。
杜莎夫人曾在回忆录中称,在路易十六的人头被埋葬前,她曾抱着他滴血的人头制作蜡像模子,血染湿了她的裙子。为了纪念这些以往的皇室朋友,自己曾在成百上千的尸体中搜出那些达官贵人们来,把他们的断头带回家做成蜡像。这一说法遭到质疑,更多的流传版本是,杜莎夫人的蜡像人头来源大部分并不是自己的搜罗,而是和革命派的协议,只要一砍下有威望的反派头颅,都要趁热送到杜拉夫人这里做成胜利品。
提灯寻找名人尸体的杜莎夫人蜡像,来自网络
,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杜莎夫人只专注做一件事,那就是不停地为这个时代掉落的名人头颅做死亡面具和蜡像。在这个过程中,她翻制出了路易十六及其王后、大革命时期领袖罗伯斯庇尔、革命派人物马拉等几百个蜡像,法国大革命在杜拉夫人这里以最接近死亡的方式最直观地保留了下来。
也许是后来旷日持久的英法战争,但更有可能是这次糟糕的经历让杜莎夫人再也不想回到法国。在丈夫的房地产生意投资失利以后,杜莎夫人一辆大篷车带着全部的蜡像到英国来寻求机会。第一站是伦敦,在这里她就一炮而红。马车上装满了法国大革命风云人物的蜡像,血腥澎湃的时代冲击着伦敦人的眼球,观者踊跃,收益颇丰。由此,她的这辆大篷车穿越了整个英国,一直在路上巡演。直到1835年,74岁的杜莎夫人再也不想忍受这种旅途劳顿、居无定所的生活,于是他选择了伦敦贝克街作为第一家固定的杜拉夫人蜡像馆。不过,由于二战中杜莎夫人的蜡像曾被炸毁,如今我们看到的贝克街伦敦馆是战后重建的样子。
在今天的杜莎夫人蜡像馆中,还有一个叫恐怖屋的陈列室,在这个陈列室的昏暗灯光下,展现着法国大革命时期各种各样你想象不到的刑具,断头台,绞刑架......死亡的绝望气息如影随形,更不用提受刑人栩栩如生的蜡像血灵灵的头颅、真人的毛发、肌肤细致又怪异的纹理,细节越是栩栩如生,越是让人毛骨悚然。
不管怎么说,如果你一定要去参观蜡像馆,在近距离看到人工制造出不自然的肌肤纹理和肌肉走向,冰冷盯着你的瞳孔感到毛骨悚然时,不要怀疑自己的直觉,你的恐惧确有源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