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无管技术“微微创”,切除主支气管分叉

行业资讯 2020-06-16 13:07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何建行教授团队完成多例“无管化”胸腔镜手术,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升华机器人系列手术。团队全球最新一代机器人手术系统,结合并优化“无管化”技术,顺利完成高难度的气管重建及次级隆突重建手术,在恶性肿瘤根治的前提下,既实现了“微微创”的快速康复效果,又达到完整保留患者正常肺组织的目标。
 
  “我已经回去上班了,而且制定了一个小目标,要将无管技术在我们医院推广起来。”作为一名手术科医生,邹先生亲身经历了顶尖技术与先进设备的完美组合,为自己成功切除气管肿瘤,完成胸段气管重建手术并实现了快速康复,禁不住连连点赞“不仅救了命,还获得了启发。”
 
  与邹先生有相似经历的老王病情更加复杂,在何建行教授团队的努力下,同样接受了机器人“无管”手术,他说“我的运气真好,切除了肿瘤还不伤肺,广州医生真牛!”
 
 
  邹先生和老王都是因为出现反复咳嗽,并且有咳血现象而急忙到医院就医,由于邹先生有着医学背景,很快就明确了病因,在胸段主气管处有一个近2公分大的肿瘤。
 
  而老王的就医经历就相对曲折很多,在当地跑了两家医院,从耳鼻喉科到呼吸科、口腔科,他几乎看遍了所有可能与咳血相关的科室,期间还被当做肺炎收入医院治疗了一个星期,出院后不到三天继续咳血。
 
  这让老王烦恼不已,转了一圈后,他来到一家三甲医院就诊,做了全身PECT检查后才发现,在气管分叉处有一个肿物。
 
  传统气管肿瘤切除手术采用大切口开放式的方法进行,但对患者的创伤大、恢复过程慢,在全球能够顺利开展腔镜胸段气管外科手术的医疗单位并不多,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为了保持患者呼吸平稳,需要中断操作、反复进行气管插管,给患者的气管造成较大的损伤,在插管过程中还存在肿瘤细胞剥离、破裂等风险,延长整个手术操作的时间,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在国外,通常会采取在ECMO支持下完成此类手术,不仅会引起全身血液和内分泌平衡的紊乱,而且大大增加了手术治疗费用。更加让老王惊慌失措的是,当地医院告诉他,肿物长的位置很特殊,刚好在左主支气管分叉处,要根治就需要将整个左肺切掉。
 
 
  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中山的邹先生和韶关的老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早就听说广医一院拥有国际首创的无管手术非常神奇。”邹先生说,他参与了很多胸外科手术,对于麻醉方式非常了解,能够在胸外科手术过程中不插气管插管、术后无需放置胸腔引流管和尿管,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么多年来,一直都非常希望学习这么顶尖的技术,没想到这次直接可以亲身体验了。”
 
  对于老王来说,他儿子在香港,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治疗,原本计划去香港甚至出国做手术,他们从网上了解了气管外科领域的相关报道之后,非常坚定地说“我们看了很多新闻报道,广医一院在这领域代表着全球领先的技术,连全球气管外科中心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也来这里交流,香港现在都没有能力开展这个手术,广州医疗技术水平相当棒,我非常相信!”
 
  就这样,邹先生和老王一先一后来到羊城,完善新冠肺炎筛查排除新冠感染之后入院,何建行教授带领团队先后为他们两个人分别实施了达芬奇机器人主刀、裸眼3D视觉下的全腔镜“无管化”胸段气管重建术、及气管次级隆突重建术。
 
  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两人接受了“Tubelss+Robotic”的国际领先技术,手术过程不仅应用了何建行教授国际首创的“无管”技术,更利用最新一代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微微创”效果——
 
  一是切口的微创,避免了大开胸,仅需要3-4个不到1公分的小孔作为手术入路,便解决了高难度气管肿瘤问题。二是整体的微创,麻醉时不使用肌松药,术中不需要气管插管,减轻了对患者咽喉部的损伤,术后也无需放置胸腔引流管与尿管,大大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与不适,达到快速康复。
 
  “这两个患者都属于气管肿瘤领域的高难度手术,一个是主气管段重建,另一个是难度更高的次级隆突重建,一般情况下,做此类手术都需要使用ECMO。”何建行教授团队骨干成员、胸外科主任医师李树本说,尽管如今机器人手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但运用机器人开展“无管化”全腔镜复杂气管手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
 
  据介绍,气管重建手术最大的难点就是“缝合”,相较于邹先生的主气管重建,老王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次级隆突重建,“人的气管就像一棵树,有主干,也有分枝,老王的肿瘤刚好长在主干末端的分叉处。”李树本说,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先切除累及左主支气管、左上肺及左下肺支气管肿瘤后,再将左肺上、下叶支气管的侧壁缝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次级隆突,然后需要与左主支气管下端吻合。
 
  “善于手绘图的李树本医生术前以简笔画的方式将手术方式与患者沟通,增加彼此的信任,也让患者对这高难度手术了然于心。
 
  微创手术的切口小,因而操作空间很小,仅靠人手完成3个支气管重建吻合的操作难度很大,而机器人手臂具有可360度转腕手术器械,缝合角度更加自如,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的缝合,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尽管是新冠疫情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终坚持患者生命安全至上,不断创新技术,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在何建行教授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邹先生和老王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得益于“无管”技术的发展,术后患者六小时便可以下地行走,三天便康复出院,真正实现了快速康复。
 
  回家休养后两周,邹先生已经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并且下定决心要作为“无管”技术的推广者,而老王回到老家后,很多亲戚朋友前来探望,见到他这么快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锻炼活动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都以为我会开胸留个大疤,没想到只有几个非常非常小的缝合口。”手术之后的老王中气十足,他非常兴奋地说,手术不仅救了命,还给他保住了肺,
 
  “我要告诉所有亲朋好友们,
 
  广州医生太了不起了!”
 
 
  据文献查证,在全球范围内尚没有此类手术的相关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创新地将“无管”技术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完美结合,并且在裸眼3D视野下成功完成了高难度的气管重建手术,进一步填补了现代机器人胸外科手术的空白,“未来,我们将继续挖掘达芬奇机器人在外科手术方面的潜力,不断探索更多创新技术,造福患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