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迎来发展黄金期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融合之际,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全球应用范围正在迅猛扩展,深入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最初的搬运、装配等传统应用领域,机器人技术正逐步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转型升级,涵盖了先进制造、医疗健康以及生活服务等多个新兴领域。
近期,中国电子学会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一个持续增长的黄金时期,特别是服务机器人领域。预计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294.1亿美元,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其年均增长率高达12.3%。在这一庞大市场中,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特种机器人各自占据了显著的市场份额。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三次高速发展。特别是在2006年深度学习模型的提出之后,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不断得到拓展,从而催生了服务机器人市场的爆炸式增长。从2014年开始,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1.9%。在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更是表现出色,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成为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明星板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快以及医疗、教育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报告中还提到了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的细分领域,包括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等,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占比最高。
我国服务机器人在智能相关技术方面与欧美国家并驾齐驱,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例如,优必选发布的悟空机器人,它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拍照、打电话、视频监控、儿童编程等。我国在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仿生材料与结构、模块化自重构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水平。
新兴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也在拉动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在医疗、烹饪、物流等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提升,市场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迅速扩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例如,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已经开始向情感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更高端的领域延伸。
大艾机器人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艾康与艾动,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认证。这对于因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这两款机器人专门用于步行康复训练,标志着国内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已从研发阶段成功迈向产业化量产阶段。
来自新加坡的AiTreat公司的按摩机器人艾玛,拥有内置传感器,能够精准测量肌腱和肌肉的硬度。借助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艾玛能够计算出最佳的按摩方式,模拟人类的手掌和拇指,为疲劳的身体带来深度的按摩和理疗。而三星推出的健康管理服务机器人Samsung Bot Care,更是集成了多项智能服务,如快速获取健康数据、睡眠质量监控、紧急呼叫服务、减压音乐治疗、药物摄入量跟踪以及体育锻炼指导等,全方位帮助用户管理日常身体健康。
在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道路上,产业升级无疑是一条必经之路。《产业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崛起,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在无人车等领域大放异彩。全球科技龙头企业,如谷歌和英特尔,都已经纷纷展开布局。
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计划在美国密歇根州建立世界上第一家专门生产自动驾驶汽车的工厂。这家工厂将致力于大规模生产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和特定条件下进行完全自我控制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与此英特尔自收购以色列科技公司Mobileye以来,加速布局无人驾驶领域。从开展全天无人驾驶试验到联合大众汽车、冠军汽车集团致力于自动出租车服务商业化,再到部署无人驾驶出租车,并计划在耶路撒冷地区试运行,英特尔的步伐稳健而迅速。
报告还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机器人的能力正在日益逼近人类。例如,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Atlas已经掌握了跑步上台阶、行走独木桥等高难度动作。认知智能支撑服务机器人也实现了创新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是其中的重要方向。随着国内外企业合作方式的转变,中国企业正积极寻求海外合作,共同拓展国际市场。认知智能支撑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是其中的亮点之一,国内外企业都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例如,德国宇航中心、空中客车公司和IBM合作开发的球形智能机器人CIMON已经抵达国际空间站,具备与宇航员交谈、提供技术帮助和警示系统故障等功能。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