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冷热并存 GPT技术带来新突破 移动机器人步入分野时刻
近期,追觅科技发布了最新人形机器人研发进展视频。视频中,这款人形机器人已经走出实验室,展示出了户外独立行走的能力,甚至学会了抓握纸杯和冲泡咖啡。
追觅科技介绍称,这款人形机器人高度仿生,拥有178cm的身高和56kg的体重,全身共44个自由度。单腿拥有完整的6自由度,可以完成单腿站立等高难度动作。
随着创始人兼CEO俞浩的深入介绍,我们知道追觅科技正在加大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力度。俞浩认为,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得益于新型电机的技术突破等三方面技术的共同推动。
与此GPT等大模型技术为机器人“大脑”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突破,让机器人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人形机器人的细分赛道因此备受市场瞩目。
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不断进化。今年5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展示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新技能——抓取物体。在演示视频中,Optimus已经展现出电机扭矩控制、环境探索与记忆、基于人类跟踪运动的AI训练以及物体操纵能力。OpenAI也宣布投资挪威人形机器人公司1X,期待实现ChatGPT在机器人领域的落地应用。
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伟表示,GPT大模型技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常识”,使其具备理解与推理能力。但要构建出“云边端”一体化的智能机器人系统,还需要在边缘端布局面向机器人作业的中模型,并结合机器人端部署的运动规划与控制小模型。
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正在加速,被誉为制造业上的明珠。财通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虽然目前人形机器人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核心部件和最终产品形态正在逐步明确。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落地,除了技术进步外,价格也是关键。此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高昂,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国产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国产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优必选科技表示有信心在未来推动机器人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到2025年左右成本有望降至目前的一半。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和物流领域的应用场景广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除了服务领域外,人形机器人在运动能力、抓取能力、决策能力与通用性方面都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理论上几乎能完成所有人类进行的非标任务。
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未来我们可以想象在各个领域看到人形机器人的身影,它们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人形机器人及移动机器人的市场演变与挑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在众多领域崭露头角。在社会服务方面,它们将在办公辅助、商务服务、家务作业以及居家照料老人等领域大放异彩。而在工业生产领域,人形机器人更是能够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成为未来工业发展的得力助手。不仅如此,在特种领域如救灾和救援工作中,人形机器人也能直接使用各种特种装备展开救援任务,极大地减少对人的威胁。
目前,移动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除了人形机器人外,还包括AMR、穿梭车等已经在工业生产与物流仓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移动机器人行业今年上半年发展呈现冷热并存的分化态势。
高工咨询董事长张小飞博士指出,当前移动机器人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3C电子需求下滑,对移动机器人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资本“躺平”、出货量不及预期等现象的出现。一些企业的订单仍然持续增长,如AMR、无人叉车、料箱机器人等产品的销量呈现强势增长态势。光伏、储能市场的需求的爆发以及海外市场的增长趋势也在助力行业的发展。
面对这样的市场分化趋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不断地在多个方面实现自我进化。这包括产品升级、方案优化、经营战略的调整以及市场规模的拓展等。国内移动机器人企业在技术突破、场景开发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核心技术方面,国产核心零部件与国际一流厂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作为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一直是国产机器人的发展瓶颈。随着上游零部件制造商的崛起,国产机器人在核心部件性能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部件自主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器件层面的自主化和国产化。
迈尔微视总经理郑卫军提到,移动机器人在物流应用场景中面临着环境变化和障碍物的问题。为此,他们推出了基于深度视觉系统的解决方案,采用自研的视觉传感器和应用算法为移动机器人赋能。而追觅科技则展示了其在伺服电机研发方面的实力,其自主研发的自研伺服电机能够实现对机器人关节力度和精度的精准控制。这为移动机器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面对当前国内机器人产业与国际产业的差距时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和积累以实现通用机器人的大规模制造和二次开发积累不同的场景适配更多的需求。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让我们共同期待国内机器人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