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观“机器人热”

新闻热点 2025-01-07 16:44www.robotxin.com纳米机器人

在世界移动大会的舞台上,机器人技术大放异彩,借助5G遥控技术,实现了快速画像的惊人表现。

核心提示:

◆ 美、日、欧纷纷推出国家机器人发展计划,引发全球机器人产业热潮。

◆国产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仅为13%,凸显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全国已建或计划建设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35个,但发展需避免无序扩张和产能过剩。

广东省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会长蒋仕龙感叹:“现在机器人产业风头正劲!”

最近两年,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在东莞突飞猛进。据统计,东莞已经聚集了至少270家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这一数字较两年前翻了一番。

不仅沿海城市,内陆地区也对机器人产业展现出极大热情。重庆市公布了目标,计划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惊人的1000亿元。沈阳抚顺新城更是宣布要建设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高达500亿元。天津也公布了其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表示:“当前中国确实掀起了一股‘机器人热’,许多地方都看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

全国已建或计划建设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已超过35个,这引发了一些担忧。相关专家提醒,发展机器人产业不能盲目扩张,避免新一轮的产能过剩。他们强调,应该集中精力攻克核心技术,抢占产业链的高端位置。

在当前的热潮中,各地纷纷建立机器人产业园,不仅有专业的机器人公司,还有一些其他行业的企业也涉足其中。重庆元谱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政表示,除了专业的机器人公司外,“杂牌军”也试图在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中分一杯羹。这引发了对市场布局的担忧,专家建议需要有更高层次的规划和设计。

随着制造业人工成本的上升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机器人产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由于核心技术瓶颈的限制,国内大多数企业仍集中在集成应用领域。专家指出,要提升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在核心零部件研发上取得突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仅仅赚取组装环节的微薄利润。早在2011年,中国就已超越美国和德国,跃居机器人新安装量的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而如今,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令人遗憾的是,国际知名机器人企业如发那科、abb、安川和库卡占据了约65%的中国市场份额。

从应用领域的角度看,国外机器人主要被应用于汽车制造,占比近50%,而在国内,机器人则更多地被用于搬运、装配、加工、铸造、打磨与喷涂等基础操作。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产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仅占可怜的13%。

专家指出,机器人产业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如减速机、控制系统等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而国内企业大多集中在下游环节。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国内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削弱了价格竞争力。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70%以上。

尽管如此,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开始尝试应用机器人技术。例如,在医疗领域,机器人已经参与到肿瘤切除手术等复杂操作中。智能机器人作为工业4.0的重要内容,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的需求增长,其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广泛。

观察国际上的机器人强国战略,我们可以发现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在机器人技术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中国要想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和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为此,国家已经开始了积极的布局。工信部已经完成了《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初稿,并正在修改完善阶段。该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等。也计划通过金融政策等手段扶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和应用。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企业必须认识到“大而不强”的现状,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突破。也要防止因过于急躁而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医疗、教育等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我们必须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努力提升核心技术,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以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谈及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未来腾飞,蔡荣华为我们揭示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多维度助力策略。他们将从市场消费入手,全力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市场扩张,旨在释放更大的消费需求。创新资金的运用将成为关键,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为机器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在金融领域,发改委也将积极推动,从贷款、上市、发行债券等多渠道为新兴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国际合作也将是下一步的重点,旨在引进国际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顶尖人才。

蔡荣华还透露,由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共同推动的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已经正式启动。该中心以上海为总部,同时在广州、沈阳、重庆设立了三个分支机构,全面覆盖了中国的主要机器人生产和应用区域。这一举措无疑将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